“特別是晚上,都哭著要找媽媽,我們看到哪個孩子喊媽媽,就本能條件反射給他說,媽媽在這裡,你不要害怕,寶寶。”
因為感染新冠肺炎而被隔離治療的孩子們,見不到父母。他們能依靠的,只有醫護人員。兒童的護理比成人需要細心得多,甚至,面對新生兒、不滿一歲的孩子感染,這時候的醫護人員無異於做一次媽媽和老師,讓孩子重生,也給無數個家庭以希望。
小米 | 文
全國人民為之揪心的特殊感染者
他叫沐恩,滿月了
沐恩終於撤下了氧氣。
他現在白天偶爾會睜開黑白分明的眼睛,在抱著自己的“媽媽”懷裡,好奇地看看四周。生理上的難受這幾天悄悄撤去,所以白天他很安靜。
每天上午和下午,全副武裝,辨認不出來面目的“媽媽”會給他溫柔地進行一個小時的俯臥位通氣。
“促進肺部炎症吸收.......”他模糊中聽到過這樣一句,但很快心無掛礙地繼續沉入夢鄉。
對這個世界,他的印象僅僅只有一個月。而在這出生的頭一個月,他就住進了隔離病房。
沐恩的到來,時逢最艱難的時候。他早於預產期幾天出生,在他出生的第二天,他的媽媽也正式被確診新冠肺炎。
媽媽感激他的到來不是在自己確診肺炎的後期,否則,她甚至無法確保還有沒有力氣生下孩子。
然而,僅僅出生5天,沐恩就被確診新冠肺炎,成為信陽乃至河南最小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人。
2月5日19時,豫南信陽,市中心醫院發熱門診外,急救車的藍燈在夜空中閃爍。
一群穿著嚴整防護服的醫護人員衝出來,將一名襁褓中的“病人”抱上急救車。同行的3名醫生護士關上門,車便匆匆向信陽市第五人民醫院隔離病區駛去。
這個“病人”就是剛剛出生5天就被確認感染的沐恩。
他的父母、姥姥、姥爺都已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爸爸媽媽一直定居武漢,1月22日從武漢回到信陽老家,當天下午沐恩的母親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並於1月31日,生下沐恩。
隨後,沐恩的父親、姥爺、姥姥先後出現症狀併入院治療。
一出生就離開了媽媽,身邊的醫護人員無疑就是他的“媽媽”。
信陽市中心醫院新生嬰兒科醫生王鵬、護士熊鑫以及護士王鳳嬌三人主動請戰,“隔離救治,我們來!”
2月22日,沐恩從當地醫院轉入河南省兒童醫院隔離病區進行救治。
河南省兒童醫院大內科主任、內科監護室主任金志鵬回憶起這個全省都為之揪心的小寶寶剛從信陽轉過來的時候,情況已經十分危險。
“由於孩子具有心臟基礎疾病,合併新冠肺炎後,出現了心率快,達到160次-180次/分;煩躁不易安撫,出現代謝性酸中毒、呼吸性鹼中毒,尿量少,全身皮膚髮花等一系列症狀,化驗檢查還提示存在嚴重的感染。”
一個新生兒,照顧起來本來就很困難,血管十分難找,護理人員還要全副武裝給寶寶扎針,為此,醫院特別安排了經驗豐富的高年資護士,一次紮上針,讓寶寶少了不必要的痛苦。
管床醫師白瓊丹說,一直到當天深夜,醫護人員還在關注著沐恩,直到他心率正常,血氣好轉,大家這才鬆了口氣。
照顧一個小寶寶需要什麼呢?是足夠的愛和耐心。醫護人員們給沐恩餵奶、換尿不溼、剪指甲,媽媽能做到的,他們也能做到。
一個個日日夜夜,護士“媽媽們”都守在沐恩身邊,困了就只在桌子上趴一會,沒敢睡過一個囫圇覺。
隔離服下汗水溼了又幹,護目鏡模糊了又清晰。隔著橡膠手套,沐恩的小手抓住護士媽媽的手指,用力地吮吸著奶瓶。
他一天天變得更有勁兒,護士們都在內心裡衷心祈禱,讓沐恩平安健康。3月2日,醫院傳來好訊息,經過醫護人員及時搶救和精心護理,目前寶寶病情已好轉,情況穩定。
護士們每天都給沐恩媽媽發照片,“沐恩”這個名字,也是媽媽對白衣天使們的感恩:“孩子生下來患病是不幸的,但幸運的是他遇到了這麼多好心人去關注他、關心他,這麼多醫護人員照顧他,希望他長大以後學會感恩。”
臨時“老師”
像沐恩一樣感染了新冠肺炎的孩子們,時時刻刻牽動著福斯們的心。
被隔離的特殊時刻,孩子離開了爸爸媽媽,身邊的醫護人員扛起了爸爸媽媽的責任,從生活到心靈地照顧他們。
比如,我今天就看到了這樣的新聞,在武漢,護士們帶著沒有家長陪護的孩子做廣播體操。
白衣天使們要擔當起他們的臨時老師。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七歲的貝貝在跟著護士姐姐鞠晶晶唸詩:
護士長是貝貝的美術老師,餘增淵大夫則是他的數學老師。
而貝貝最喜歡的還是語文課跟著鞠晶晶背唐詩,鞠晶晶會給貝貝改作業,最後在作業結尾畫上大紅花。
從早上7:00到晚上20:40,早、中、晚、夜四班的醫護人員輪番負責貝貝的生活起居和上課學習,不僅有閱讀課、數學課等常規課,還有音樂、美術等藝術課,就連睡前故事也被醫護人員貼心地納入作息課程表中。
其實貝貝剛來河南省兒童醫院的時候,很不愛說話,他自幼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回到2月18日,當地防疫站工作人員對他和家人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貝貝及奶奶的檢測結果呈陽性,隨即送至潢川縣人民醫院進行隔離治療。
2月22日,貝貝被轉入河南省兒童醫院隔離病房觀察治療。
現在,他一天比一天更親近醫護人員,還送了自己的畫給臨時“老師”們,“我回家後想叔叔阿姨了可以打電話給你們嗎?”
“當然可以,阿姨還得抽查你背誦古詩呢!”
你不要害怕,寶寶
已經從河南省兒童醫院治癒出院的三個孩子,最小的只有6個月。另外兩個孩子則是一對6歲和8歲的姐妹花。
出院那天,姐妹花蹦蹦跳跳地從隔離病區跑出來,另一個孩子被醫護人員抱在懷裡。醫護人員送給小朋友毛絨玩具和鮮花,Sunny照射在他們臉上。
說起孩子們在病房裡的故事,在隔離病區照顧孩子們的女護士張智慧眼角亮晶晶的,“特別是晚上,都哭著要找媽媽,我們看到那個孩子喊媽媽,就本能條件反射給他說,媽媽在這裡,你不要害怕,寶寶。”
她擼起袖子上的衣服,手臂因為抱孩子而有些壓力性損傷,“雖然是這樣,但是看到他們出院了,我們覺得很值得”。
安陽市第五人民醫院,一個三個月大的新冠肺炎嬰兒昊昊正式治癒出院了。他的“媽媽們”都爭先恐後地最後抱一抱他。
昊昊奶奶一路上抱著小被子裡睡的正香的昊昊,開心得無以言表,而她更感謝的,還是日夜照顧寶寶的醫護人員——昊昊的臨時“媽媽”。
寶寶霜,奶粉,紙尿褲這些堆在孩子的病房,孩子需要的東西面面俱到。
護士長袁曉敏說,雖然她們戴著口罩和護目鏡、穿著防護服,可是這個只有3個月的小嬰兒並沒有對護士們產生恐懼。只要護士們陪在他身邊,他就很安心,一逗他就笑。
這麼小年齡的孩子,必須有人24小時不間斷守著。她們十幾個醫護人員輪流排班,誰有時間都會搶著來照顧孩子。
小昊昊在病房裡度過的第一晚,是在一個“媽媽”懷裡睡了一夜。那天晚上,值班護士楊曉夏抱著昊昊,不曾放下。
“寶寶,如果你抽血的時候特別勇敢,阿姨可以幫你實現一個願望。”
“阿姨,我想吃一個乳酪棒!”
這段對話發生在許昌市中心醫院裡,護士王曉燕和僅一個兩歲零九個月的兒童新型肺炎患者小男孩之間。
小男孩在抽血的時候表現得異常勇敢,一滴眼淚都沒有掉。
聽到孩子叫“阿姨”,身為人母的王曉燕對著感染區的窗戶哭的很大聲,看到小男孩,她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如果是我的孩子被感染了,該有多難受啊。”
後來,她果真帶了一包零食,水果,其中有乳酪棒。
年輕的護士們,無論是不是母親,在這個時候都表現出了最大的母愛。
在確診新冠肺炎住院後,本來就患有腎病的祺祺在三天後雖然症狀緩解,但見不到爸爸媽媽,他開始拒絕進食,也不說話。
慢慢地,祺祺情緒變好了,2月28日晚,武會娟將託人買到的衣服、玩具送給了祺祺。當醫護人員問這些東西是誰送的時,祺祺說:“武媽媽”。
離開醫院前,祺祺的父母給該院醫護人員送上了兩面錦旗,祺祺走到武會娟跟前,深深地向她鞠躬。當時,既高興又感動的武會娟立即向祺祺鞠躬回禮。
鞠躬,一個表示感謝的動作。
讓我想起之前,一張“最萌鞠躬禮”照片被刷上熱搜。
片中的小男孩叫澤澤,今年方才2歲,疫情期間因發熱被送往紹興市中心醫院觀察治療。
住院期間,小澤澤因害怕一直哭鬧不停,護士們對小澤澤悉心照料,溫柔地安撫和鼓勵他。
4天后小澤澤出院,護士長曹玲玲送孩子出門,分別時,小澤澤突然對著曹玲玲鞠了一躬,曹玲玲當下也彎下腰來,鞠躬回謝,這一幕被路過的同事拍了下來。
此番場景你是否覺得似曾相識?百年前,廣濟醫院院長的梅滕更醫師查房時,一位小患者彬彬有禮地向梅醫師鞠躬,而梅醫師也深深鞠躬回禮。
一樣的姿勢,跨越百年,仍打動人心,也許正如曹玲玲所說“從業21年,遇到了久違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