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合稱三才,人居中,靠天地之氣而生。鼻以呼吸天氣,口以飲食地氣。中焦陽氣則是人一生飲食天地的基礎,舍此則無緣得地氣之養。
人得火而生,有心火才有心的正常跳動,有胃火才能消化食物、有腎火才有骨骼的運動等。中焦陽氣外在表現是胃火,也就是胃的消化能力。
人之先天為腎,後天為脾,也可以說:人的先天為命門之火,後天為脾胃(中焦)之火。中醫裡有“先天不足後天補後”的說法,先天不足是父母所賜,後天就以日常調理而變化。
不少人不知善養中陽,後天受傷則不僅不能養其天年,而且雜病從生。
中陽皆因飲食不節所傷,特別過吃寒涼更加傷及中陽,中陽傷則出現面暗肌瘦、精神不振、甚至易見腹瀉、腹脹、腹痛、食慾減退等症狀。後天受傷必然會連及傷腎,要保腎陽就必須先護脾陽。損傷陽氣的其中一個因素是過食生冷寒涼。
調理體質:要走出營養成份與性味之間的誤區西方的養生學,很注重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蛋白質主要是靠喝牛奶來補充。維生素大都數是主張多吃水果和口服一些複合維生素。但是很多國人並沒有綜合考慮自身體質,包括先天基因不同,日常生活習性不同等。
比如:歐洲人喜歡大塊吃肉,食物以燒、烤為主,而國人多吃素食,食物以蒸、煮為主。水果多為寒涼,不能因補維生素而大量吃水果,最終是損傷脾胃。
門診病人很多時候,要求他們少吃青菜水果,還一臉不情願,嘀咕著:不是要多吃水果,補充維生素嗎?
還有就是腫瘤病人,手術後或化療後,聽到某種食品有抗癌作用,也是不考慮食物的寒熱性味,不顧後果而多吃,最後把體質完全破壞了,免疫力嚴重下降,使腫瘤復發更快。
究竟營養成份與性味之間有無規律?可以說,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規律,寒熱之分皆是傳統食療的經驗,不能用成分分析來決定。
一些營養成分不錯,甚至被認為具有抗癌作用的食物,也可列為“寒涼”一類,如白蘿蔔含鈣比紅蘿蔔高,綠豆含鈣和磷比紅豆高,小白菜和大白菜的含鈣、磷都比枸杞高,通心菜含鈣磷均比蓮藕高等;
但上述前一種被認為寒性或涼性,後者列為溫性。所以,選擇食物不要把營養成份與寒熱性味分開,根據自身體質,兩者兼顧。如果不清楚自己的體質是寒是熱,那就多吃溫性的食品,少吃寒涼食品。
舉個病例:邱某,女,42歲。胃腸功能不好,經常腹脹,一吃錯東西就腹瀉。到我們醫院內科看病,教授診斷是:胃寒證。中藥處方大劑量的乾薑,但吃藥後效果就一直不理想。
後來經人介紹來找我,我四診後也認為前面的教授診斷相同,但為什麼效果不好。細問她的飲食,才知她聽了電視養生堂教導要多吃水果,補充維生素,而且單位伙房配有大量水果,所以每天中午差不多是水果當飯吃。
找到問題的原因,我馬上叫她停止如此做法,每天早上喝杯薑糖水,平時多吃辣椒,沒有再開中藥。一個月後,病人完全恢復了,面色很紅潤。
這個病例告訴我們:生冷寒涼的東西都是損陽的,部分人經治療調養沒有效果,就要檢查他的生活習慣,考慮有沒有這個因素在內。不要你在前面扶陽,他在後面損陽,暗地裡對充效果,這樣調養是不會有收成的。
後續我會給各位朋友詳細介紹簡單養生的方法,以及體質調理,補腎溫脾,中藥食膳保健等內容。我是中醫柳東楊,歡迎大家關注我或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