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脈象,是氣陰陽、五行、氣血津液、神志等理論總結表達。
一,中醫對脈博的認識:
1.與肺宗氣注心脈緊密聯絡。
肺朝百脈,肺氣的敷布,血液才能佈散全身。
心脈節律屬性緊密聯絡。
與心肺關係,心肺之氣的氣化功能本質屬性等相關。
2.與脾統血,肝藏血,腎藏精,精血升降出入氣化相關影響。
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主統血。
3.與肝疏洩,肝膽同源功能影響關係。
肝疏洩調節血量的作用。
4.與營衛津液,筋絡,上中下焦等氣機之充盛同源相關。
5.與中醫整體觀念之精氣血神,精氣血神互生。合形神體關係,及邪氣特色。
動、靜脈體系,代謝、排洩、分泌性,及天地四季、人習性,氣一一陰陽、功能作用綜合。
脈象的形成與臟腑氣血形態密切相關。
中醫脈象,是陰陽、五行、氣血津液神志等理論總結表達。
脈象要素包括:位、數、形、勢等"象"維形態之質,有如頻率、節律、形態、充盈虛實度,等表達、功能之形神變化特色特點。
二,現代醫學對脈博,脈率,動脈博動。心臟的節律性收縮和舒張而出現週期性的起伏搏動特色,形成了動脈脈搏之源。
脈搏的強弱等,取決於動脈充盈程度和周圍血管的阻力率。
人體氣血迴圈系統,由心臟、血管、血液等組成,負責人體氧氣、二氧化碳、營養及廢物特色的運化輸送。
三,中醫、西醫之特色。
1.中醫脈象,主體是氣血、精氣神、志,形神綜合功能特色特點。
2.西醫之脈搏,即動脈搏動,脈搏頻率,也即脈率。
四,中醫脈象應包括:
整體完整之脈象全部之動、靜態之形神。也即是完整全部之虛、實結合統一。包涵著動之虛實,靜之寧守。才是中醫之氣陰陽本質屬性特色。
本文為知識共享。
如使用不用,概不負責,並保留相關法律事項。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