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心法可謂是艾灸精髓。是在艾灸過程中,讓自己的神志與其融為一體,講艾灸的作用發揮到極致。如果只把艾灸當作一種治病手段,那就把它看的太片面了。《鍼灸與養生保健的關係早在《內經》中就有記載,認為“是故刺法有全神養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即鍼灸不單用於治療疾病,也有保全精神、調養真氣、維護機體自然狀態的養生作用。艾灸可以在人的不同層面(包括治病、健身、修道)起作用。
艾灸本身可以把身體的氣血調整好,經絡通暢了,元氣充足了,身體就健康了。所以艾灸治病不是著重在治病上,而是要把神和氣調整好,這正是《黃帝內經》中所講的:“非治疾也,修養和神也”。
孫思邈說:“疑師不治病,疑藥不服之,服之即不得力。決意不疑者,必大神驗,一切藥有從人意即神意”。艾灸心法強調醫者的神意和對患者的治神。病人為本,醫生為標,病人和醫生合不到一起,病就不好治療。所以艾灸調理過程中,患者要樹立起良好的信心,放鬆身心,用心體會艾灸時身體的感受,並結合醫者(施灸者)對神意(意念)和艾氣的運用,施灸效果會大幅度提升。
內功修煉及艾灸心法“是技矣而進乎道矣”,這是說它們是一門技術,而進一步就是“道”的層次。並非書面表達可以將其闡述清楚的。正所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並且古語有云:“上士心傳,中士口傳,下士形傳”。過去功力高的老師,對身心健康和理解能力俱佳的徒弟,無需說話,只用意念徒弟便可領會。不過真正採取此種高階心傳的在過去千中無一二、萬中無三、四。這裡所說心傳,是要求學生在老師身邊學習,結合理論與實踐,體會老師在施灸時運用意、氣的過程。
艾灸的時候,一定要保持一個鬆靜的狀態。《清靜經》講“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當我們清靜狀態下的時候,人體的樞軸樞機,這個層面才能被開啟,能量才能灌注,我們所做的艾灸,才有資訊和能量的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