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段學說概論
六經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古今爭論紛紛,各有其理,也各有其侷限性,而爭論的焦點往往不在氣化,而在具體病位,陳蘇生先生大概論述了一下這些說法:
竊考六經名詞,初見於《內經》,昌明於仲景,其後註疏數十家,以主觀不同,故其申述之義亦各殊。
《內經》所謂六經者,指經脈而言也,故《熱論》曰:
‘傷寒一日,太陽受之,故頭項強痛,腰脊強;二日陽明受之,陽明主肉,其脈挾鼻絡於目,故身熱目痛而鼻幹不得臥也;三日少陽受之,少陽主膽,其脈循脅絡於耳,故胸脅痛而耳聾。三陽經絡,皆受其病,而未入於髒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陰受之,太陰脈布胃中,絡於咽,故腹滿而嗌幹;五日少陰受之,少陰脈貫腎,絡於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幹而渴;六日厥陰受之,厥陰脈循陰器,絡於肝,故煩滿而囊縮。’
又曰:‘七日巨陽病衰,頭痛稍愈;八日陽明病衰,身熱少愈;九日少陽病衰,耳聾微聞;十日太陰病衰,腹滿如故,則思飲食;十一日少陰病衰,渴止不滿,舌幹而嚏;十二日厥陰氣衰,囊縱少腹微下,大氣皆去,病日衰已矣。’
其大意謂邪有傳變之性,病有自愈之理,後人拘泥六經,只求吻合六經經脈所發生之證候,刻舟求劍,去真遠矣。
仲景有感於宗族之死於傷寒者甚多,習見傷寒患者,大都具有六大類證候,於是假《內經》六經名詞,而處以六大類方劑,其著眼處,在於證候。
其論曰:
‘太陽之為病,頭項強痛而惡寒;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衝心,心中熱痛,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蛔。’
有是證,即用是藥,直截了當,無有曲解。其所定六經名詞,不外代表六種集體證候,與《內經》所稱之六經,名同而實不同也。(陸淵雷《傷寒論今釋》大概主此說)
嗣後醫者,又鑑於無窮證候之發現,非依據於臟腑經絡之六經名詞所能範圍,於是推廣六經,而為人體形層之分析。
故曰:‘太陽為軀殼最外一層,其主皮毛,陽明主肌肉,少陽主腠理,太陰主肢末,少陰主血脈,厥陰主筋膜。’(方有執《傷寒論條辨》大概主此說)
又曰:‘太陽主胸中,少陽主膈中,陽明主脘中,太陰主大腹,少陰主小腹,厥陰主少腹。’(柯韻伯《傷寒來蘇集》大概主此說)
以六經名詞,區分病位之深淺,雖未免跡近抽象,然較諸依附於臟腑經絡之說,則稍勝一籌矣。
日人喜多村《傷寒疏義》曰:‘傷寒三陰三陽,所以標病位也。凡病之屬陽屬熱屬實者,謂之三陽;屬陰屬寒屬虛者,謂之三陰。若細析之,則邪在表而熱實者太陽也,邪在半表半里而熱實者少陽也,邪入胃而熱實者陽明也,邪在表而虛寒者少陰也,邪在半表半里而虛寒者厥陰也,邪入胃而虛寒者太陰也。太陽與少陰為表裡,少陽與厥陰為表裡,陽明與太陰為表裡。是以太陽虛則是少陰,少陰實則是太陽;少陽虛則是厥陰,厥陰實則是少陽;陽明虛則是太陰,太陰實則是陽明。是乃療病變化之定理,三陰三陽之大略也。’(程國彭《醫學心悟》亦相近)
其六經定義,不外以病變八綱為樞紐,較之以病位深淺、病勢輕重分六經,又更勝一籌矣。
是故六經定義,以主觀之不同,見仁見智,各異其趣。
吾師闡明六經證候,不出五段範圍,提綱執要,開後學方便之門,可謂卓然成一家之言矣。
祝先生是極其注重本體療法的,而本體療法首先建立在對人體的生理病理的深刻認識之上。
祝先生通過三十年來治外感病的經驗和實踐,創造性的提出了以抵抗力(體力,體氣,抗力等概念均互用,意會則已,不必拘泥)為本的傷寒五段抵抗學說,那麼什麼是五段學說?它的創造性又體現在哪裡?
“疾病之來,引起體工之反應,不出五種階段,於意云何?太陽之為病,正氣因受邪激而開始合度之抵抗也;陽明之為病,元氣僨張,機能旺盛,而抵抗太過也;少陽之為病,抗能時斷時續,邪機屢進屢退,抵抗之力未能長相繼也;太陰、少陰之為病,正氣懦怯,全體或區域性之抵抗不足也;厥陰之為病,正邪相搏,存亡危急之秋,體工最後之反抗也。一切時感,其體工抵抗之情形,不出此五段範圍,此吾卅年來獨有之心得也。”
這是五段學說的綱領,後面會詳談,那麼它的獨創性是什麼?
以抵抗力為本,結合抵抗程度,由此扶正祛邪。
夫人之生於天地也,無時無刻不受細菌病毒等有機之邪侵犯。
“有機之邪,充斥寰宇,飛揚太空,或混雜於食物,或黏附於器皿,吾人之口腔、鼻孔、面板、指爪,在有細菌之寄跡,然而不為病邪所侵犯者,以吾人有保護機能故也。夫異物入喉,激而為咳;濁氣刺鼻,鬱而為嚏;胃有所惡,逆而為吐;腸有所憤,迫而為洩,反射之用也。表之蒙皮,髒之被膜,所以捍邪也。胃中有酸,腸中有酵,眼角之淚,陰道之液,皆能殺菌也。杯狀細胞可以御邪,白血球力能噬菌,淋巴有腺,密如堡壘,吸留異物,不令入營,所謂保護機能也。”
故有抵抗力才能生活。
但是每個人有抵抗力不等於每個人有一樣的抵抗力,所以“傷寒之菌,喜居腸壁,腸組織發生變化,為當然病型也。
然或為洩瀉,或為閉結,或由病癒而致免疫,或因虛贏而致死亡,則因人而異矣。
瘧之原蟲,或周時分裂,或三日成熟,則每日熱或間日熱,亦為當然病型也。
然或發熱後體力自如,或發熱後困頓不堪,或發而自愈,或發而不已,則亦因人而各異也。
而五段學說就是針對不同的抵抗力和所產生的抵抗程度進行綜合分析總結出來的一套理論。
記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