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西醫學神經內科的一些病種,諸如運動神經元病、脊髓空洞症、脊髓炎、多發性硬化、遺傳性脊髓型共濟失調等均是脊髓病。而中醫學文獻中對有關脊髓的解剖、生理、病理等記載描述甚少,中醫學如何認識這些疾病,其病位如何確立,病因及發病機理如何?筆者通過查閱傳統中醫文獻資料,結合多年的臨床實踐,發現督脈循行路線與脊髓解剖部位密切相關,督脈反映或代表了脊髓的部分或絕大部分功能,督脈病證大多是脊髓和腦的病症,而督脈功能的正常發揮,與腎和絡脈的作用密不可分。

督脈、腎、絡脈密不可分

關於督脈

督脈屬奇經八脈,為“陽脈之海”,是經絡系統中具有主導地位的經脈之一,《靈樞·營氣》:“上額,循巔,下項中,循脊,入骶,是督脈也。”《難經·二十八難》:“督脈者,起於下極之俞,並於脊裡,上至風府,入屬於腦。”另《素問·骨空論》又明確指出督脈旁絡入腎。

督脈主要生理功能包括以下三點:

一是督脈為原氣所發,能溫煦臟腑,敷布命火。督脈起於小腹正中,正當“丹田”,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即如《鍼灸大成》督脈條言:“督任原是通真路”,指督脈為原氣所發,是翰旌元氣的通路;督脈聯絡諸經,且通過其分支與腎相連,腎為命門之所在,內藏元陽,為全身臟腑器官動力之源,且元陽要藉助於任督之脈通行而布達全身。

二為“陽脈之海”,總督諸陽。督脈循行於背部正中線,背為陽能聯絡手三陽經和足三陽經,使陽經之氣都交會於督脈的大椎穴;帶脈出於第二腰椎,陽維脈會於風府、啞門,督脈與之均有聯絡,所以,督脈為“陽脈之總綱”和“陽脈之海”,能調節全身陽經,總督一身陽經之脈氣。

三是反映腦髓的功能。督脈與腦髓關係最為密切,《靈樞·經脈》載:“督脈者……與太陽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難經·二十八難》亦云:“督脈者,起於下極之俞……入屬於腦”。《內經》、《難經》早期的論述,即初步闡明了督脈在循行上與腦髓的密切關係,督脈的循行決定了其和腦髓的密切關係,且與現代解剖學中腦和脊髓的部位和功能相當吻合。所以循行於脊髓和腦的督脈反映並代表著脊髓的絕大部分功能。

關於腎

腎位於腰部,脊柱之兩側,左右各一,腎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藏精之職,主骨生髓通於腦,寓含元陰、元陽。《素問·六節藏象論》曰:“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素問·上古天真論》曰:“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腎藏之精,有先後天之分,先天之精稟受於父母的生殖之精;後天之精來源於機體從飲食中攝取的營養成分和臟腑代謝所化生的精微物質,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滋生、充養,始能充分發揮其生理效應。腎藏精,精化為氣,通過三焦,輸布全身,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和生殖機能,並調節人體的生理代謝和功能活動。腎精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充腦,為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腎精充足,則筋骨隆盛,動作矯健,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

關於絡脈

絡脈是從經脈橫支別出,像樹枝狀細分,縱橫交錯,遍佈全身,廣泛分佈於臟腑組織間的網路系統。絡脈具有特殊的立體網路結構,不僅密切全身經絡與腦髓的直接聯絡,同時也是腦髓、督脈與肌肉筋脈、四肢百骸聯絡的重要通路。《素問·繆刺論》雲:“今邪客於皮毛,入舍於孫絡,留而不去,閉塞不通,不得入於經,流溢於大絡,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絡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與經相干,而佈於四末。”這一記載,論述了經絡,尤其是絡脈與中樞神經系統的關係,大絡病變的左右交叉與腦之病變特點相似。至明代《人鏡經》明確指出:“其脊中生髓,上至於腦,下至尾骶,其兩旁附肋骨,每節兩向皆有細絡一道,內連腹中,與心肺系,五臟通。”提出大腦與脊髓神經中樞發出分支形成支配全身的神經網路,調節控制臟腑功能,這與中醫執行經氣的絡脈通道相吻合。

督脈、腎、絡脈密不可分

腎、督脈、絡脈解剖生理密不可分,生理上相互聯絡。張介賓《類經·經絡類》論述腦髓與腎精的關係,雲“精藏於腎,腎通於腦,腦者陰也,髓者骨也,諸髓皆屬於腦,故精成而腦髓生”。張錫純認為:“腦為髓海,乃聚髓處,非生髓之處,究其本源,實乃腎中真陰真陽之氣醞釀化合而成……緣督脈上升灌注於腦。”可見,腦髓賴腎精充養,始能虧而復盈,而腎與腦髓的聯絡,又賴督脈經氣之轉輸與灌注。生理上,腎精是督脈和絡脈生理活動的基礎物質,腎精化氣源源不斷地充養督脈和絡脈,使其發揮各自的生理功能,腎精充足,督脈盈盛而不空虛,始能輸精於上,布達於周,發揮各自的生理功能。

脊髓和腦病的發病機制

腎督虧虛 感邪而得病

腎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腎中陰陽為機體正氣之本,對機體的免疫機能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腎內藏元陰元陽,為生命活動之根。由於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調養失當,致精血匱乏,腎無所藏,腎精虧虛,督脈空虛,所以風、寒、溼熱等六淫邪氣及邪毒易入侵督脈而發病。如溼熱或熱毒之邪侵襲督脈,督病脈傷,其用失職,可出現高熱、寒戰,肢體癱瘓,二便失禁等;督脈有病,又可傳遞病邪於腦,而有神昏、譫語等症出現。病及絡脈可出現肢體麻木、疼痛等。此類病症多見脊髓炎,如病毒性脊髓炎、細菌性化膿性脊髓炎、結核性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多發性硬化等。皆因腎精不足,督脈空虛,感受時邪六淫所致。

筆者認為,多發性硬化復發-緩解病機轉化病機為:急性發作期腎督虧虛,外感之邪入裡化生濁毒,濁毒肆虐,損督、傷髓,敗壞形體,督脈和腦髓損傷最為嚴重,症狀複雜多變;急性發作期過後,邪氣衰退,正氣耗傷,進入緩解期,此正氣不足,以督脈虧損,髓海空虛,絡脈瘀滯為主,可出現頭暈昏沉,肢體倦怠,腰痛或腰膝痠軟無力,胸背束帶感,肢體麻木、疼痛或僵硬等症。此時,督脈已傷,督陽虛乏不振,若再感邪氣,外邪引動宿邪復燃,內外相激,濁毒旋即再生,則疾病轉入復發期,在殘留部分症狀和體徵基礎上,臨床上表現出症狀加重或產生新的症狀。總之,本病的形成是由腎督虧虛,復感外邪,氣化不利,化生濁毒,督絡受損,戕害督陽和腦髓,敗壞形體而致。

腎督虧虛 正衰而自病

督脈下絡於腎,腎精主骨生髓,如腎精虧損,精血不足,可致督脈空虛;而督脈虛損,耗竭腎精,又會導致腎精不足,是以腎督虧虛,正衰而自病。腎督虧虛,正衰而自病者多見於先天性、遺傳性脊髓病或脊髓變性疾病。如脊髓栓系綜合徵、遺傳性共濟失調、運動神經元病、亞急性脊髓聯合變性、脊髓空洞症等。此類疾病的共有症狀肌肉萎縮、肢體無力或行走不穩等,皆由腎督虧虛,四肢、筋脈失於溫煦、濡養所致。督脈下絡於腎,上通於腦,總督一身之陽氣,諸陽經行於周身肢體以執行氣血,維持肢體動作活動。今腎督虧虛而諸陽經失養可見頭昏頭重,精神萎靡,脊背畏冷,腰膝痠軟,倦怠乏力,肢體弱而不用。腎督虧虛,髓海不足,則有眩暈、眼球震顫、平衡障礙及步態不穩等遺傳性共濟失調或亞急性聯合變性病的常見症狀,故《靈樞·海論》曰:“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用過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腎督虧虛,不能充養腦髓,腦髓不充則精神將奪,精神奪則生命功能低下而不能化生精氣營血,進而導致形體臟腑受損,病情加重,進而導致語言謇澀,呼吸、吞嚥困難,肢體癱瘓痿廢失用等,此多見於運動神經元病的發病過程。

絡脈之病為重要病理機轉

腎督虧虛,精血不足,正氣虛損,營衛失調,衛外機能低下,外邪可由體表之絡入侵,一方面可直接入裡傷督而發病;另一方面又可影響絡脈中氣血執行,葉天士曾言:“邪與氣血而凝,結聚絡脈。”絡脈氣滯不行,血運不暢,氣滯於絡,血瘀在絡,氣失溫煦之功能,血失濡養之職,每多出現四肢或軀體疼痛、怕冷等症。

腎督虧虛,精血不足,絡脈中氣血不足而失卻濡潤,又可出現絡虛不榮的病理機制,如脊髓空洞症因絡虛不榮而臨床常表現為一側肢體或四肢末端病變節段以下感覺減退,痛溫覺喪失,面板營養障礙;又因絡虛不榮,營衛失和,可見半側軀體面板多汗或無汗。絡虛不榮每多兼有絡脈氣血執行不暢之病理因素,所以脊髓空洞症、亞急性脊髓聯合變性等病還常見有肢體麻木不仁或疼痛等。

腎督虧虛,精氣不足引起的絡脈之病,有從表而入絡之新病(隨後入裡,腎督虧虛,感邪而得病大多為此類),也有病之日久,“久病入絡”之多年痼疾(腎督虧虛,正衰而病或感邪病者均可見有),亦有絡病貫穿於整個疾病的過程之中,如多發性硬化其發病、進展和病情反覆,均與絡脈相關,絡脈即是受病之所,又是毒邪傳導的途徑。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當身體出現這6個訊號時,多半是糖尿病即將來臨,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