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明清時期的養生家對於養生理論的認識,都有了進一步的深化。儘管在精氣神的保養上各有側重,但都強調全面綜合調理,尤其重視調理方法的研究和闡述。

(一)調養五臟法

李中梓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編著《壽世青編》·書,在調神、飲食、保精等方面提出了養心說、養肝說、養脾說、養肺說、養腎說、為五臟調養的完善做出了一定貢獻。高廉的《遵生八笑》從氣功角度提出了養心坐功法、養肝坐功法、養脾坐功法、養肺坐功法、養腎坐功法,又對心神調養、四時調攝、起居安樂、飲服食及藥物保健等方面做了詳細論述。極大豐富了調養五臟學說。明末醫家汪綺石著《理虛元鑑》,對虛勞病機的闡發、論治的大法,預防的措施都自成體系,主張肺脾腎三髒俱重。他說:“治虛有三本,肺、脾、腎是也。肺為五臟之天,脾為百骸之母,腎為性命之根,治肺治脾治腎,治虛之道畢矣”。尤其是對虛勞的項防,提出了六節、七防、四護、三候、二守、三禁的原則,對抗老保健有很大意義。

(二)藥餌、飲食保健法

明代開始,藥餌學說的發展進入了鼎盛時期,萬密齋、龔廷賢、李時珍、李挺等醫家,繼承了前人的成就,在理論上和方藥的運用原則和方法上,都有闡發和提高,對醫餌養生形成比較完整的體系做出了貢獻。萬密齋的《養生四要》指出:“無陽則陰無以長,無陰則陽無以化,陰陽互用,如五色成文而不亂,五味相濟而得和也。凡養生卻邪之劑,必熱無偏熱,寒無偏寒;溫無聚溫,溫多成熱,涼無聚涼,涼多成寒。陰則奇之,陽則偶之,得其中和,此制方之大旨也”。這個中和平衡既濟的制方原則,對老年的藥餌養生有直接指導意義。萬

氏認為這種保健方法,要從中年開始,未老先防,保健重點在於調補脾腎。同時,還提出了老年用藥禁忌。龔廷賢在《壽世保元》中主張老年保健用藥應“溫而不熱,清而下寒,久服則坎離既濟,陰陽協合,火不炎而神自清,水不滋而精自固,平補之聖藥也”。又對老年的藥餌攝生強調了兩個原則:一是調補脾胃;二是提倡與血肉有情之品,補益氣血,填精樸髓,以健身抗老,延年益壽。他首推鹿茸、鹿角,配合人蔘、地黃、枸杞、二冬、黃柏等制方。《本草綱目》對於藥餌和食養的論述也極為豐富。提供了有關飲食藥物養生的豐富資料,書中還收集了很多食療方法。李時珍推崇東垣脾胃之說,主張老年人應培補元氣,調理脾胃,升發清陽,多用溫補之劑,以延年益壽。李挺認為藥餌保健,用藥宜平和、中和、溫和,補虛在於扶培、緩補、調補,反對溫熱峻補和濫施汗、吐、下等法。李氏又在《醫學入門》中指出了藥餌養生中食補、峻補、唯補的偏弊,強調了“量體選藥”的重要原則。曹庭棟針對老人脾胃虛弱的特點,重視以粥養胃益壽,在《老老恆言》中編制藥粥配方百餘首,以“備老年之頤養”,可謂集食養保健粥之大成。

(三)綜合調理法

明清時期的養生保健專書很多,多是強調綜合調理,且要簡要易行。冷謙撰著的《修齡要旨》是一部內容豐富的氣功與養生保健專書,詳細論述了四時起居調攝、四季卻病、延年長生、八段錦導引法、導引卻病法等,書中多以歌訣形式介紹養生要點及具體方法,易於領會實行。萬密齋的《養生四要》,提出了“寡慾、慎動、法時、卻病”諸養生原則,對於違反這些原則而產生的疾病,皆列有藥物救治方法。清代吳師機撰《理淪拼文》,這是一部物理治療專書。吳氏提倡膏、藥外貼等理療法,如引嘯、坐藥、藥浴等。他認為外治之理同內治之理,可以收到與內服湯丸相同的效果。還認為養生保健不能單純依賴藥餌,如果注意調節生活起居,陶冶性情,對健康則更有益處。吳氏在外治保健方面為養生開闢了一條新的門徑。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患上尿道炎,應該在飲食上注意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