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失眠的患者。一聽到患者說失眠,醫生總是關注人家幾點睡,卻忽視了患者幾點醒的問題。其實入睡時間和早醒時間都分別對應著不同臟腑的病變。
失眠在中醫歸屬於“不寐”、“目不暝”、“不眠”等範疇。《黃帝內經》中認為不寐主要是因為營衛晝夜節律執行失常所導致。《靈樞·營衛生會》雲:“營衛……其常,故晝精而夜暝;其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伐,故晝不精,夜不暝”。清代醫家林佩琴亦認為陰陽失調,營衛不和是不寐的主要病機。
失眠可以分成四類
9pm~11pm
9pm~11pm睡不著多是由於太陰脾氣虛,即“胃不和則臥不安”,屬胃氣不和型失眠。《張氏醫通》不得臥篇指出:“脈滑數有力不眠者,中有宿食痰火,此為胃不和則臥不安也。”症見失眠,脘悶噯氣,腹中不適,或脘腹脹痛,大便不爽,苔膩脈滑。胃居心下,飲食停滯於胃,胃中脹滿不適,中上焦氣機不暢,而擾動心神,引發失眠。
此時,可取八脈交會穴內關與公孫,內關為手厥陰心包經絡穴,通於陰維脈。公孫為足太陰脾經絡穴,通於衝脈。兩脈匯聚於胃心胸部,故兩穴相配,可和胃降逆,寬胸理氣。胃氣和則心神安,失眠愈。
11pm~1am
11pm~1am睡不著多是由於少陰心腎不交。心主火在上,腎主水在下,正常情況下,心火應下溫腎陽,腎水應上制心火,心火相濟,心腎相交。但腎水虧於下,水不制火,加之五志過極,心火內盛,致心腎不交,水火難濟。此時多表現為手足心熱,手心熱為心火旺,足心熱為腎陰虧而虛火旺,手足心熱同時伴有心煩,稱為五心煩熱。
此時,可取心包經勞宮和腎經湧泉,手心勞宮為手厥陰心包經滎穴,重刺激以瀉心火,足心湧泉為足少陰腎經井穴,擦熱可滋陰降火,兩穴相配,使心腎相交。
1am~3am
1am~3am早醒多屬厥陰,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血證論》曰:“肝藏魂,人寐則魂遊於目,寐則魂返於肝。若陽浮於外,魂不入肝,則不寐”。《景嶽全書· 雜證謨》曰:“真陰精血之不足,陰陽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
肝藏血,血藏魂,血足魂則藏血入肝而眠,人寐時魂歸於肝,肝藏魂與睡眠息息相關。肝主疏洩,可調理氣血,若疏洩失常引起氣血不調,肝血不足以藏魂而不得寐也,又因肝體陰而用陽,易肝氣橫逆、肝陽上亢及肝旺乘脾等,這些均為肝病累及其它臟腑致神不內守而不寐。此時,可取太溪、照海、太沖,擦熱湧泉以滋肝腎陰。
3am~5am
3am~5am早醒多是由於少陽膽火上逆。《內經》主要從衛氣執行角度探討睡眠機制,認為衛氣“晝行於陽,夜行於陰”,衛氣行於陽則“寤”,行於陰則“寐”,因此衛氣不能正常入陰則導致不寐。少陽主樞為氣機出入之衝要,在衛氣從陽入陰執行中,膽之樞機作用不可忽視。可見,膽主決斷與主樞機兩方面功能均與衛氣循行有著密切關係,從而在睡眠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膽火不得臥之症多見“心煩躁亂,恍惚不寧,膽涎沃心也,甚則目黃目赤”。
此時,可取丘墟膽之原穴,肝膽互為表裡,再配以關衝,功在引膽火歸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