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疫情期間,冷暖空氣活動頻繁,氣溫變化幅度較大,易發生倒春寒天氣。

身體容易出現食慾不振、腹脹腹瀉、精神萎靡不振、貪睡、手腳無力、舌苔白膩等現象,可能是溼邪侵體引起的。

溼邪分為內溼和外溼,外溼多因天氣潮溼、淋雨涉水所致;內溼多因先天稟賦不足,嗜食肥甘厚膩,過食生冷,造成脾失健運,溼自內生。而溼氣的根源在脾,對於脾生溼、脾困溼的病症,一般健脾與利溼同治。

若被溼氣纏身,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一泡

中醫認為,溼邪越重,熱水泡腳就越有必要。熱水泡腳可刺激胃經、膀胱經等足部的6條經絡,從而起到健脾除溼、通經利水的作用。

二不

一不貪涼,溫度太低的飲食容易影響胃氣和降,出現噯氣、腹脹等症狀;

一不淋雨,儘量避開潮溼的環境,避免外感溼邪,這樣可避免腳氣、溼疹等病症的發生。

三穴

中醫穴位按摩也可以祛溼。常用於祛溼的穴位有以下3個:

1 . 豐隆穴

按摩這個穴位能夠把脾胃上的濁溼排出去。此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外側,外踝尖上八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一天2次,每次3分鐘。

2.足三裡穴

這是個調理脾胃、驅趕內溼的好穴位。在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處,往下約4指寬,脛骨前緣一橫指。一天2次,每次3分鐘。

3 . 中脘穴

和胃健脾,促進脾胃的運化,適用於痰溼困脾的人群。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胸骨下端和臍連線中點(臍上4寸),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2~5分鐘。

四湯(粥)

推薦日常多食用紅豆苡仁粥、芡實蓮子粥、山藥冬瓜湯、鯽魚湯,有很好的清熱利水、滋陰祛溼功效。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吃六味地黃丸為什麼不要用白水?吃這些藥喝白水影響藥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