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頭痛是大家熟知的高血壓常見症狀。
發作性的頭暈、頭痛可能會引起早期高血壓患者的高度重視。
但是,這些症狀的存在就像是溫水煮青蛙,時間長了,血管適應了這種異常的血壓水平,這些症狀就不那麼明顯了。
如果不常規監測血壓,症狀的緩解會給人一種錯覺——血壓得到了控制,高血壓不存在,或沒必要考慮藥物治療了。
臨床常把這種隨著血壓升高而出現的一系列的症狀——頭暈、頭痛等,看作是"保護性的反應"。
因為它們會引起大家對血壓的重視,早期干預,可降低血壓異常誘發的中風、心梗、腎衰等疾病的風險。
臨床中經常會碰到大家對血壓的錯誤認識,例如:
“我又沒有症狀了"——拒絕常規監測
“降壓藥有副作用"——拒絕藥物治療
“降壓藥吃了就停不下來了"——拒絕開始服藥
“有症狀就吃藥,沒有症狀就不吃藥"等
中國高血壓的現狀
高血壓是中國最常見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
2017年中國心血管病報告指出,中國高血壓患病人群2.7億。
但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僅有46.5%、41.1%、13.8%。
中國高血壓的發病平均年齡為男性55歲,女性65歲,其發病時間有年輕化的趨勢。
高血壓的診斷
至少2次非同日靜息狀態下測得血壓升高(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時方可診斷高血壓,而血壓值應在連續測量2-3次後,取平均值。
診室裡經常會有患者反饋——為什麼我在家量的血壓都正常,一來醫院就偏高呢?是不是我的血壓劑不準呢?
這個現象是很常見的,有一個名詞是“白大衣高血壓"。
是指有些患者在醫生診室測量血壓時血壓升高,但在家中自測血壓或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由患者自身攜帶測壓裝置,無醫務人員在場)時血壓正常。
有此問題者,可選擇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明確診斷。
最新的國內外高血壓指南都在強調“家庭自測血壓"的重要性。
家庭自測血壓
01
裝置的選擇
家中要備一臺經過驗證的半自動血壓計,建議選擇上臂式的醫用電子血壓計。
02
測量的體位
首次測量雙手都要測,選擇血壓高的一側。
03
測量的頻率
每2次測量間隔 1~2 分鐘
若差別 ≤ 5 mmHg,則取 2 次測量的平均值
若差別>5 mmHg,應測3次,取後兩次的平均值
血壓早晚各一次
如在調整藥量期間,可4-6小時監測一次
注意事項
把監測的日期、時間、平均血壓值(收縮壓和舒張壓)拿著小本本記錄好,等下一次就診時給醫生參考,血壓波動一目了然。
家庭自測血壓數值一般略低,因此高血壓的診斷閾值不是140/90 mmHg,而是135/85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