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發了關於艾灸的文章,有人對艾灸的問題有些疑問,今天我們就把一些關於艾灸的問題講一講。
艾灸療法雖有治病防病的功效,但艾灸並不是萬能的,有一定的侷限性,要不然我們也不會說鍼灸,針在前灸在後了。艾灸療法與其他療法一樣也有適應證與禁忌證。在艾灸的同時,也要注意自己是否適合艾灸。
艾灸適應症:
1.外感風寒表證及中焦虛寒嘔吐、腹痛、洩瀉等;
2.寒凝血滯、經絡痺阻引起的病症,如風寒溼痺、痛經、經閉、寒疝腹痛等;
3.氣虛下陷、臟器下垂之證,如胃下垂、腎下垂、子宮脫垂、脫肛以及崩漏日久不愈等;
4.脾腎陽虛,元氣暴脫之證,如久洩、久痢、遺尿、遺精、陽痿、早洩、虛脫、休克等;外科瘡瘍初起或瘡瘍潰久不愈,以及瘰癧等證;
5.氣逆上衝的病症,如腳氣衝心、肝陽上亢之證。
艾灸的禁忌症:
1.顏面部、頸部及大血管走行的體表區域、黏膜附近,不宜直接灸。
2.器質性心臟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不宜施灸。
3.對於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的人不要施灸。
4.屬實熱證或陰虛發熱、邪熱內熾等證,如高熱、高血壓危象、肺結核晚期、大量咯血、嘔吐、嚴重貧血、急性傳染性疾病、面板癰疽瘡癤並有發熱者,不宜使用艾灸療法。
艾灸療法的注意事項:
施灸前要將所選穴位或施灸部位用溫水或乙醇(酒精)棉球擦洗乾淨,灸後注意保持區域性面板的溫度,防止受涼,影響治療效果。
艾灸過程中要注意安全使用火種,防止艾火灼傷面板,防止燒壞衣服、被褥等物品。尤其在顏面部施灸時或給幼兒患者施灸時要特別注意。
灸治結束後必須將燃著的艾絨徹底熄滅,以防事故發生。
艾灸後最好隔半小時洗澡:艾灸20~30分鐘後,經絡也基本處於灸後的休整狀態,灸後的熱度也逐漸揮發,此時再用熱水洗澡會感覺很舒服。
灸後如果出現口乾、口渴、咽喉痛、大便乾等上火症狀,要停灸,如果多喝水第二天還不緩解可以適當喝點綠茶、銀耳羹之類的。
整個艾灸期間不要吃寒涼食物。
艾灸順序:
儘量以先灸上,後灸下;先灸背,後灸腹;先灸頭,後灸肢;先陽經,後陰經;先少後多為施灸的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