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健康科普不停歇,今天科普痛風的中醫病因。
25歲小夥因得痛風痛到膝蓋無法延伸,醫院檢查結果顯示尿酸高達800多,行關節鏡微創手術,術中竟然看到“擠牙膏”的場景,這是由於痛風結晶濃度過高,從血液中擠出沉積在關節滑膜軟組織中,在術中一擠壓,就像“擠牙膏”一樣。
看圖片的話,大家會很驚訝吧,甚至有些嚇人!小夥平時不愛吃海鮮,也不愛吃海鮮,碳酸飲料也不怎麼喝,他究竟為什麼會得痛風?
今天小玲藥師從中醫理論角度跟大家科普下:
痛風的中醫病名“痛風”這一病名最早出現在金元時期朱丹溪的《格致餘論》,只是現代醫學上的“痛風病”名與古代醫書上記載的“痛風”不一樣。
現代醫學上的“痛風病”名屬於中醫“痺證”的範疇。
但是中醫理論博大精深,不同的中醫對“痛風病”的病因病機認知不同,可是在痛風病屬於“痺證”的範疇認知還是一樣的。
中醫對痛風病因病機的認識既然“痛風病”在中醫上屬於“痺證”,“痺證”該如何理解?
《黃帝內經·素問》記載:“風寒溼邪三氣雜至,合而為痺”。
痺為閉塞不通的意思,痺證的典型症狀是肢體關節疼痛,可以用自然界中常見的現象來幫助大家理解,自然界中有時會由於沙石阻塞而導致水道不通,出現水流缺失,農田缺水,表現在人體就表現出肢體關節疼痛。
那人體為什麼會出現痺證?接下來用國醫大師王琦的理論幫助大家理解。
王琦認為痛風患者多由於先天稟賦、後天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機體出現陰陽失調,臟腑功能出現紊亂,從而導致體質偏頗。痰溼體質、溼熱體質、血瘀體質為痛風病的高發體質,以痰溼體質最為多見。
痛風患者自身存在體質偏頗,溼、熱、痰、瘀交阻,導致體內出現經脈不通,阻礙氣血執行,濁毒積聚在筋骨關節,有紅腫熱痛、屈伸不利的症狀,長時間就形成痺證。
開頭我們提到的25歲的小夥,他得痛風的病因經過推斷可能與體質有關,因為小夥基本不怎麼吃容易導致痛風的食物,如海鮮、酒、碳酸飲料等,但是小夥平時喜歡吃牛肉、豬肉、肌肉,平常也不愛運動,體內容易生溼生熱,長此以往就容易發生痛風。
目前在我國,痛風患者已經超過8000萬人,並正在逐年增加,大家要增加對痛風病的瞭解,合理膳食,改變生活習慣,增加體育運動,從生活習慣、體質原因上遠離痛風。
參考文獻:
吳彤,賈春華. “痛風病”中醫病因病機的隱喻分析[J].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7,09:1494-1497.
#2021春節醫路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