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中醫辨證主要是溼毒為患,中醫認為人體感受外邪有同氣相求,出現內外合邪的特點。為此,哈爾濱市新冠肺炎中醫藥救治專家組成員、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尹豔提醒四種與“溼”相關的體質型別的人群,在防疫期間特別需要注意做好體質管理。1、溼熱體質常見表現:面垢油光、常感口乾口苦、眼睛赤癢、身重睏倦、小便色黃、大便祕或黏、男性多有陰囊潮溼、女性常有帶下增多色黃、急躁易怒,易患痤瘡、溼疹、銀屑病、汗皰疹、溼癬、脂溢性皮炎、酒糟鼻等病症,且易反覆不愈。飲食注意:少食性熱、生溼、肥甘厚膩的食物,如羊肉、動物內臟、韭菜、生薑、辣椒、胡椒、花椒及火鍋、烹炸、燒烤等;不可暴飲暴食;戒除菸酒;忌含糖飲料。宜選用甘平、甘寒或苦寒的清利化溼食物,如大麥、蠶豆、小米、綠豆(芽)、綠豆糕、綠茶、芹菜、黃瓜、苦瓜、西瓜、冬瓜、薏苡仁、赤小豆、馬齒莧、藕等。 可選用銀花扁豆代茶飲(金銀花15g、白扁豆20g、竹葉捲心10g、蓮子心10g、鮮藕5片,水煎代茶),或錢草玉米茶(金錢草30-60g、玉米鬚30-60g、綠茶5g,製成粗末、置茶壺或茶杯內沸水浸泡20分鐘。每日1劑,不拘時頻頻飲之)。2、痰溼體質常見表現:面部面板油脂較多,體形偏胖,腹型肥胖,容易睏倦,易見晨起目胞浮腫、手脹,身重懶動,大便不成形,性格比較溫和,口中黏膩,舌體胖大有齒痕,苔滑膩,易患代謝綜合徵、肥胖病、高血壓病等。飲食注意:少食肥、甜、油、黏膩的食物;戒酒;忌暴飲暴食和進食速度過快;勿過飽;低鹽飲食。宜選用健脾助運、祛溼化痰的食物,如薏苡仁、赤小豆、冬瓜、白蘿蔔、荷葉、山楂、生薑、薺菜、紫菜、海帶、鯽魚、鯉魚、鱸魚、文蛤等。可佩戴芳香闢穢香囊(藿香20g、制蒼朮20g、白芷12g、草果10g、石菖蒲15g、艾葉10g、蘇葉15g、貫眾20g),或(藿香10g、蒼朮10g、白芷10g、草果10g、菖蒲10g、艾葉10g、冰片5g,共研細末,製成香囊,配掛胸前。注:此方為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醫大師周仲英處方)。3、氣虛體質常見表現:氣短懶言,體倦乏力,常自汗出,動則尤甚,形體消瘦或偏胖,容易出現食慾不振、食後胃部不適、大便稀溏等脾胃虛弱症狀,面色蒼白,易患感冒、氣虛眩暈、內臟下垂,平素抵抗力弱,病後康復緩慢。飲食注意:保養脾胃,忌吃破氣耗氣、生冷性涼、油膩厚味、過於辛辣的食物,如山楂、荸薺、大蒜、檳榔、胡椒、生蘿蔔等,宜選用食性平偏溫、健脾益氣的食物,如大米、小米、南瓜、胡蘿蔔、山藥、大棗、香菇、蓮子、白扁豆、黃豆、豆腐、雞肉、雞蛋、鵪鶉(蛋)、牛肉等;可選擇保元代茶飲(人蔘2g、炙黃芪15g、炙甘草3g,注意陰虛內熱體質禁用)。穴位保健:可選擇氣海穴、關元穴艾灸,每週艾灸1到2次,每次灸15到20分鐘。艾灸時應使區域性皮膚髮紅,艾條緩慢沿穴位上下左右移動,以不燒傷區域性面板為度,堅持2到3個月。4、陽虛體質常見表現:怕冷、手腳涼、氣短、體倦嗜臥,可出現心悸、心胸憋悶疼痛、食冷或受涼易腹瀉甚至五更瀉、腰背冷痛,容易疲勞,易患痰飲、腫脹、洩瀉等病。飲食注意:不宜多吃生冷、苦寒、涼、黏膩的食物,如梨、苦瓜、冬瓜、西瓜、香蕉、田螺、螃蟹、海帶、紫菜、芹菜、柿子、甘蔗、梨、綠豆、蠶豆、綠茶、冷凍飲料等;宜選用溫補性食物和益腎食品,如荔枝、龍眼、櫻桃、核桃、栗子、腰果、松子、刀豆、羊肉、雞肉、帶魚、黃鱔、蝦、韭菜、茴香、紅茶、生薑等。穴位保健:可選擇關元穴、命門穴艾灸,方法同上。專家簡介尹豔,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醫師,醫學博士,重點專科負責人,碩士研究生導師,龍江名醫。擅長診治各種亞健康狀態、內科慢性病和疑難雜病等亞健康和病後虛弱狀態及肺病、胃腸肝膽病、血液病、心血管病、風溼免疫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