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春初天氣變化快,容易出現晝夜溫差大的倒春寒情況,要想抵禦寒邪外閉,內則鬱熱等寒熱錯雜情況,還需多做做舒張運動。

以下給大家分享三大方面預防傷肺的寒邪,供大家參考。

雖然立春已過,天氣轉暖,但是要注意還有倒春寒的情況發生。

春天是陽氣開始生髮的時候,但是冬寒還未完全離去,故容易出現晝夜溫差大的倒春寒情況,而寒邪主收引,春天又有陽氣生髮之勢,所以容易導致寒邪外閉,內則鬱熱等寒熱錯雜情況。

而《黃帝內經》中指出: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所以春天適合多做舒張的活動,但是隻能呆在在家的你,該如何養生?如何應付好倒春寒情況?

在家預防寒邪、應付倒春寒

一、肺主皮毛、宣肺驅寒

《黃帝內經》言:形寒飲冷則傷肺。所以防治寒邪,第一重點在肺,肺主表、肺主皮毛,而寒邪傷人往往是從肺、皮毛而入,而倒春寒的時候,往往溫差變化大。

這種情況易導致感冒不適,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惡寒怕冷,鼻塞鼻涕,噴嚏,頭痛等,遇到這種情況,如何處理?

1、注意休息、適當飲用熱水

首先要注意休息,適當飲用熱水,或者熱的姜紫茶、熱粥等,微微汗出,可以使寒邪從內而出,但若出現發熱情況則需及時就診。

姜蘇代茶飲:生薑3片、紫蘇葉2片、紅棗掰開2個、陳皮一小塊。

姜蘇代茶飲可以解表祛溼,益氣散寒通竅,適合風寒普通感冒。

2、適當運動,增強抵抗力

八段錦共8個分解動作,每一動作對應某一區域性起到應有的效能,並通過區域性調節整體。

八段錦的好處在於:動作少,作用多,多到什麼程度呢?隨便一數,就是十幾個作用,調理全身臟腑。

所謂動則生陽,陽以化生,8個動作經常練習,能夠疏通經絡,消解化瘀,增力補鈣,保津益氣,減脂降壓,暢通氣血,疏筋柔體,強體增智,從上到下依次調理心肺、 脾胃、 肝膽、 腎和泌尿生殖系統等。

3、適當艾灸,提升陽氣

畏寒較重,手腳易冷的可以選擇艾灸與肺臟相關的穴位,如肺腧、大椎、足三裡等,要注意的是避免夜間艾灸,否則易上火。

非常時期,有條件的可以在家打打八段錦,做做艾灸。

二、溫中健脾,調整飲食

因為宅家期間,進食較平時增多,容易大飲大吃,此時寒邪易傷及脾胃,且容易與溼邪、食積結合在一起。

出現如胃脘部脹滿,舌體胖大,齒痕,白膩苔,腹瀉水樣便或者粘膩便,吃冷的容易胃痛等不適。

那麼應該如何緩解呢?

1、艾灸中脘,調胃補氣

快速取穴:仰臥位,在上腹部,神闕與胸劍結合點連線的中點處,按壓有酸脹感。

脘指的是胃腔,中脘即中焦脾胃區的中心點,中脘是六腑之氣的交會,它們的精氣都匯聚到中脘這個位置。中脘穴屬於任脈穴,有調胃補氣、化溼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

《甲乙經》載:「胃脹者腹滿胃脘痛,鼻聞焦臭妨於食,大便難,中脘主之,亦取章門。」又載:「傷憂思氣積,中脘主之。」

2、八段錦一式“調理脾胃需單舉”

中醫認為,調養脾胃的關鍵,是要順應各臟器氣機的變化規律。

胃氣主降,脾氣主升,說的是食物經胃部腐熟,需要下行進入小腸來進行下一步的消化吸收,脾氣則把食物精華上輸於肺,再輸佈於其他組織器官。

通過脾胃升降有序的運化,全身才能得到足夠的滋養。

這是《八段錦》的動作之一,此功法正是利用這一機理,功在強健脾胃,尤其適合焦慮、飲食不規律的人常常練習。

方法如下:站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膝蓋微微彎曲。兩隻手掌心向上,捧在小腹前。

右手翻掌上舉,五指併攏,掌心向上,指尖向左,同時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拇指展開,仰頭看右指尖片刻。

動作復原後,兩手交替反覆進行,反覆多遍。

注意事項:手臂上舉時要緩緩吸氣,小腹微收,而手臂下落時要慢慢呼氣,小腹微鬆。

切記,脾胃要慢養,急不來,給身體一點耐心。

3、飯後跪坐,有效養胃

每天按照下面的方法跪走1分鐘,跪坐15分鐘,能夠疏通堵塞的經絡,改善血液迴圈,緩解腰背痠痛的症狀,還能預防頸椎病,有非常好的養生效果。

今天我們和大家分享的是一種很實用的養生方法,跪坐。清晨或晚上堅持跪坐30秒,就能起到很好的養胃、治腰痛、防治膝關節炎等效果。

動作方法:

1、提前準備好柔軟的坐墊或者瑜伽墊,將雙腿跪坐上面,然後以膝蓋為支撐點,保持上半身挺直狀態,或者用膝蓋向前行走,保持1分鐘;

2、在柔軟的墊子上,保持跪坐姿勢,上半身挺直,保持15分鐘。

跪坐的三個步驟:

1、兩膝著地,小腿貼地,兩腳後跟並擾,上身挺直,臀部坐在小腿及腳跟上,目不斜視。

2、跪坐的時候不能將全身的重量用臀部坐落在兩腳上,而是用兩腿肌肉出力將身體微微撐起,使臀部與兩足之間有一張紙的間隔。

3、我們在跪坐的時候要將脊椎挺直,而且身體要感覺是微微浮起來的,這樣不僅可以養成良好的跪坐姿勢,而且還不會傷害到自己的膝蓋。

4、適當減少食量,避免久坐久臥

若兼有食積,如易腹脹,解酸臭、臭穢大便,則需要適當減少食量,避免久坐久臥,適當多步行或按摩腹部促進消化,家中小孩子可以適當備用保和丸,而大人則可備用保濟丸等。

但若出現寒邪鬱而化熱而成寒熱錯雜證,上吐下瀉,發熱等症狀,則需到專業醫師處就診。

三、疏通氣血,活動筋骨

因為春天的到來,氣候溼度轉大,倒春寒的時候更容易出現雨雪天氣,從而寒溼二邪會結合在一起,同時因為大家都在家「蝸居」,肢體缺乏活動,氣血不流動,此時最容易受到寒溼二邪的侵犯。

如最突出就是肩頸部的緊繃、酸脹、痠麻不適,因為大椎穴就在此處,邪氣最易從此處進入。其次就是老人家常見的腰膝痠痛等。

1、寒邪為主,可選用溫法

若以寒邪為重,肩頸部緊繃感為主,可以選用溫法,如艾灸大椎穴,每天1-2次,每次15分鐘左右,灸完之後適當活動頸部,避免受風寒。或者用熱水袋熱敷也可達到療效。

取穴:低下頭,順著脖子向下摸,在脖子和背部交接的地方,有一個非常明顯的骨頭突起,那就是第七頸椎的棘突,在它的下面凹陷內就是大椎穴。

大椎穴,古人稱它為「諸陽之會」,這個穴位在背部的最高點,背部本來就屬陽,所以大椎穴堪稱陽中之陽。

《甲乙經》說過「大椎,三陽,督脈之會」意思是,大椎是督脈與手部三陽經的交會穴。

2、溼邪為主,可選用汗法或者利小便的方法

若以溼邪為主,症狀為困重感,肌肉痠痛為主,平素汗出少,那麼可以選用汗法或者利小便的方法,最簡易的辦法就是喝熱粥。

喝熱粥第一可以助胃氣,胃氣充足可以促進氣血執行,喝熱粥後會加快人體津液的代謝,多小便則溼邪可以從小便而去,同時喝熱粥可以助汗,微微汗出則溼氣從表而去。這都是飲食調理的方法。

當然,還需要加強運動,運動可以有助氣血執行,振奮陽氣,驅散寒溼之邪。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艾灸上火怎麼辦,教你引火歸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