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糖尿病即“消渴症”,是一種代謝障礙性疾病。隨著國人飲食結構的變化,一貫以素食為主的國人餐桌上,更多地出現了高蛋白、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同時,也吃出了很多“富貴病”。

目前,中國是全球糖尿病增長最快的國家,佔全球糖尿病患者的1/3,全球每10秒就有1人因糖尿病而致死,每30秒有1人因糖尿病而致殘。其實,糖尿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併發症,糖尿病患者均死於併發症。

糖尿病的致病因素 營養過剩:如果長期攝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糖等高熱量飲食,就會迫使胰島不斷分泌胰島素,使胰島的功能處於疲憊狀態,最終導致胰島分泌胰島素障礙。

缺乏運動:體力活動可增加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體重,改善代謝,減輕胰島素抵抗,因此,體力活動減少已成為2型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因素。

精神因素:過度的緊張、激動、焦慮、煩躁,會引起應急激素分泌增加,而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激素,也是胰島素對抗激素。

肥胖因素:當機體攝入食物後,肥胖患者大腦神經反應變慢,等胰島收到大腦指令,需分泌胰島素時,食物已經消化代謝完了,因此,滯後的胰島素沒有被有效使用。

糖尿病的併發症糖尿病具有多種併發症:併發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疾病高達60%;併發足潰瘍的佔10.2%;併發眼部病變達34.3%;併發腎臟病變佔33.6%;併發神經病變佔60.3%;併發視網膜病變佔75%以上。另外,還有一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同時併發幾種疾病。

足病:由於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硬化後,支端神經損傷,血管容易閉塞,而“足”離心臟最遠,閉塞現象最嚴重,從而引發足水腫、發黑、腐爛、壞死,形成壞疽。目前,對糖尿病足患者一般採取截肢,患者截肢後,兩年內死亡率為51%。

腎病:腎病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變之一,臨床特徵為蛋白尿,漸進性腎功能損害、高血壓、水腫,晚期出現嚴重腎功能衰竭,腎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眼病:糖尿病可以損壞眼睛後面非常細小的血管,即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生率為21%~36%,可以導致視力衰退,甚至失明。

心臟病:糖尿病患者在糖、脂肪等代謝紊亂的基礎上,會導致心臟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經病變。包括在糖尿病基礎上併發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臟微血管疾病及心臟自主神經病變。

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高血壓的患病率為常人的2倍,且糖尿病患者高血壓患病率的高峰比正常人提早10年出現,併發高血壓者更容易發生心肌梗塞、腦血管意外及末梢大血管病。

面板病:患糖尿病以後,有30%~80%的病人有面板損害。如:面板感染、面板瘙癢、感覺異常、糖尿病性大皰病、糖尿病性黃瘤、糖尿病性皮疹等,多數發生在小腿部位。

性病:面板和粘膜是人體防禦外來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屏障,也是感染的好發部位,特別在女性外陰部位,高血糖環境有利於致病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高血糖可削弱白細胞吞噬和殺滅細菌的功能,降低自身免疫力;糖尿病患者多合併微血管病變與神經病變,使組織缺血、缺氧、感覺減退,最容易繼發感染。

口腔病變: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可有多種口腔病變,已控制的糖尿病患者亦有不同程度的口腔病變。如:口腔粘膜病變、齦炎、牙周炎、牙齦充血、水腫、糜爛、出血、疼痛、齲齒、牙槽骨吸收、牙齒鬆動脫落、顎部炎症、牙齦萎縮等。

如何預防糖尿病控制總熱量。

穀類、肉類和蛋類是日常三大主體食物。穀類食物,一般每天控制在250~400克,摺合約為200~350克碳水化合物;肉類食物應嚴格控制;蛋類少吃一點,儘量不吃蛋黃(膽固醇太多)。

調整飲食結構。

糖尿病患者應限制油、鈉鹽的攝取,多吃粗糧、水果和蔬菜。一餐飲食的比例應該是,米麵佔2/5,蔬菜佔2/5,湯水佔1/5。以清燉、蒸、煮為主要烹調方法,少吃多餐。

控制脂肪攝取。

糖尿病患者應該儘量避開羊肉、狗肉、驢肉、鹿肉、帶魚、花生、瓜子、腰果、松子、核桃、韭菜、香菇、芹菜、茴香等。

堅持適當運動。

適量有氧運動可增加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體重,改善代謝,減輕胰島素抵抗,使高胰島素血癥緩解,能降低心血管併發症。

保持樂觀心態。

要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暢,遇到不舒心的事要冷靜對待,切忌情緒急躁、煩惱不安。多與人交流溝通,建立良好積極的心態。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這裡鬱結,最易生癌,一個小動作化解它,免生結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