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高血壓腎病,系原發性高血壓引起的腎臟結構和功能改變,又稱高血壓腎硬化症,分為良性小動脈腎硬化(又稱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和惡性小動脈腎硬化,並伴有相應臨床表現的疾病。

患者常有多年高血壓病史,腎小管的損害多早於腎小球,早期僅有夜尿增多,繼之出現蛋白尿、水腫、尿濃縮功能減退、尿比重變輕等表現,可有鏡下血尿及管型,常有高血壓其他靶器官併發症。

良性小動脈腎硬化,是由良性高血壓長期未得到良好控制引起。惡性小動脈腎硬化,由惡性高血壓引起。本病主要損害腎小球前動脈。

良性小動脈腎硬化,主要引起小葉間動脈和弓狀動脈肌內膜增厚,造成動脈管腔狹窄、供血減少,進而導致缺血性腎實質損害,表現為腎小球硬化、腎小管萎縮及腎間質纖維化。

惡性小動脈腎硬化,可見入球小動脈、小葉間動脈和弓狀動脈纖維素樣壞死,動脈管腔高度狹窄甚至閉塞。惡性小動脈腎硬化有缺血性(與良性小動脈腎硬化相似)與節段壞死增生性兩種病變。

如何早期發現高血壓腎病

良性小動脈腎硬化的腎功能損傷為漸進性,逐漸發展為終末期腎衰竭。惡性小動脈腎硬化十分凶險,患者於發病數週或數月即出現少尿,進入終末期腎衰竭。根據患者原發高血壓病史、病理及腎功能表現常可明確診斷,本病需與各種繼發性高血壓、急進性腎炎、系統性血管炎等疾病相鑑別。

高血壓腎病的早期診斷,常規腎功能(肌酐、尿素氮)檢查出現異常,說明腎功能已經出現損傷。血清胱抑素C或尿中微量蛋白有助於本病的診斷。早期患者腎臟影像學檢查多正常,臨床診斷困難者在早期應作腎活檢。

高血壓腎病的危害

高血壓患者如血壓控制欠佳,會破壞腎小管導致腎臟受損,嚴重者會引起腎衰竭,這同時會造成血壓升高引起腦卒中、心臟病等,甚至死亡。

高血壓腎病重在預防

患 者 血 壓 控 制 在140/90 mmHg以下才可能預防良性小動脈腎硬化的發生。即使已經發生良性小動脈腎硬化,控制血壓仍是延緩腎損害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如患者已發生腎功能減退,在進行降壓治療的同時給予慢性腎功能不全治療。

惡性高血壓為內科急症,應及時控制血壓,以防止併發惡性小動脈腎硬化,但血壓不宜下降過快、過低,以免影響腎灌注,加重腎缺血。建議在初治的2~3 h將舒張壓降至100~110 mmHg,在12~36 h內降至90 mmHg,如已出現惡性小動脈腎硬化並有腎衰竭,在積極控制血壓的同時應及時進行透析治療。

高血壓腎病應注意什麼

1、忌情緒激動。憂慮、悲傷、煩惱、焦急等不良情緒及緊張和疲勞,易引起全身血管收縮、心跳加快、血壓升高。

2、忌過度疲勞。過度疲勞可加重高血壓病,應保持充足睡眠,併合理進行運動,如散步、打太極等,勿劇烈運動及迅速改變體位。

3、忌飲食過飽。飲食過飽易引起消化不良,過飽可導致膈肌上移,影響心肺的正常活動。過量飲酒,特別是飲烈性酒會使血壓升高。

4、忌濫服藥物。高血壓病患者按病情不同和個體差異,治療用藥也不相同,應按醫囑、按時、按量服藥。

5、忌大便乾燥。大便祕結者解大便時屏氣用力,會導致血壓急劇升高,鬆勁時血壓又急劇下降,易引起腦卒中和心肌梗死,故應保持大便通暢。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春季養肝,常按揉4個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