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胃病”和“胃癌”大國,根據流行病學統計,在全球的新發胃癌病例或因胃癌死亡的病例中,超4成發生在中國。以前更有一個誇張的說法,叫做“十個人裡九個胃病”,所以“養胃”這個說法也隨之盛行。
隨著年夜飯的大魚大肉、紅酒啤酒,在胃病高發的我國又有更多人覺得”膩得慌“,想要養一養胃了。那麼所謂的“養胃方法”,真的有效麼?
一定要重視胃病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在出現胃疼、噁心、消化不良等症狀時,覺得是小毛病,吃點藥就扛過去了,殊不知,此刻的忽視可能為大病留下了伏筆。因為一些慢性胃炎,很可能就是胃癌的前兆。
當然這一過程並不會一蹴而就,中間你有無數次聽到胃求救的聲音,一定要及時理會,尋求醫生的幫助,必要時進行胃鏡篩查。
胃病是怎麼得的?那麼我們為什麼會得胃病呢?
究其根本,絕大多數胃病的發生都與胃黏膜受損有關。
胃有三個主要功能:臨時儲存食物、分解食物和消化食物。特定的細胞和腺體會產生鹽酸和消化酶來幫助消化食物,幫助食物分解成濃稠的酸性稀湯混合物。在胃裡這種酸性大環境下,胃粘膜釋放胃粘液,透過其疏水性、粘液-碳酸氫鹽屏障、粘液和粘液細胞不斷更新抑制胃酸的反流、胃蛋白酶的自體消化和其他致傷因素的損傷作用,形成胃粘膜保護的重要屏障,從而保護胃壁免受消化產生的酸的影響。
而當胃受到刺激,比如:過度飲酒,長期嘔吐,壓力,膽汁反流,使用某些藥物(e.g. 阿司匹林或其他消炎藥),幽門螺桿菌和其他病毒細菌引起的感染等等,便可能破壞上述的胃黏膜屏障,酸性粒子便伺機向黏膜內擴散,從而引起病理反應(如胃炎)。
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喝粥了??前文提到,胃的主要作用是分解和消化食物,而當胃部出現病變,其分解和消化的能力就會隨之減弱,這時,你就會聽到醫生對你說,不要吃太過刺激的食物,多喝點粥吧。也就是我們時常聽到的,「喝粥、吃流食養胃」這一說法的來源。
相信你已經發現了,所謂的“多喝粥”是醫生對於病人的建議,是因為其胃黏膜受損,在自動更新的過程中不能受到過多刺激、加重病情的緣故,那麼對於一名健康的人,有必要多喝粥麼?
答案是否定的,胃是一種用進廢退的器官。在不考慮營養學的前提下,一名健康的人長期喝粥吃流食,雖然對胃黏膜是起到保護作用的,但對胃的功能性著實是一個打擊。就好比一個搬磚工人,你讓他去搬同樣體積的棉花,你覺得長此以往,他還搬得動磚麼?
作為一名健康人,我該怎麼養胃?首先,沒有一種食物是吃了一定可以保護胃黏膜,或者幫助胃黏膜修復的。當然,吃辣、吃重口的醃漬食物、吃油炸對胃肯定不是那麼的友好,但是,人生苦短,口腹之慾再不滿足,生活豈不是憑白缺少了些樂趣。
所以,對待那些明知道對胃沒有好處的食物,沒必要不吃,但是建議少吃。要想真的養胃,說白了,與健康的生活習慣密不可分,即合理膳食,並保證纖維的攝入量,細嚼慢嚥,多喝水多運動,調整壓力, 不抽菸不喝酒不吃夜宵。
除了藥,別指望吃個什麼東西就把胃病給吃好了,不論是粥,還是市面上的猴頭菇養胃餅乾,能做的最大限度也只是讓受損的胃粘膜不進一步惡化。
如果你想著是用養胃食品把胃養好了,打好底子了,以後就能高脂高鹽,重油重辣的接著嗨就大錯特錯了。
所謂養胃,從來沒有短平快的方式。
而是一個漫長的飲食習慣的養成,例如少吃多餐,按時就餐,忌暴飲暴食,少吃辛辣、油炸、煙燻食物,少吃過酸、過冷等刺激強烈的食物,少飲酒,少飲濃茶、咖啡等。多吃素菜和粗纖維食品等等都是長期養胃所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