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溫馨提示:本文最後有點穴調理手法。

足少陰腎經,隸屬於有“先天之本”之稱的腎臟,其經絡穴位多有補腎氣、益腎精、強壯體魄的作用,如堅持手法揉按或艾灸腎經穴位,大有益處。

經脈循行

足少陰腎經人體十二經脈之一。簡稱腎經。循行部位起於足小趾下面,斜行於足心(湧泉穴)出行於舟狀骨粗隆之下,沿內踝後緣,分出進入足跟,向上沿小腿內側後緣,至膕內側,上股內側後緣入脊內(長強穴),穿過脊柱,屬腎,絡膀胱。本經脈直行於腹腔內,從腎上行,穿過肝和膈肌,進入肺,沿喉嚨,到舌根兩旁。本經脈一分支從肺中分出,絡心,注於胸中,交於手厥陰心包經(見圖)。

1.經脈循行:起於足小趾下,斜走足心(湧泉),出於舟骨粗隆下,沿內踝後,進入足跟,再向上行於腿肚內側,出於膕窩內側半腱肌腱與半膜肌之間,上經大腿內側後緣,通向脊柱,屬於腎臟,聯絡膀胱,還出於前(中極,屬任脈),

沿腹中線旁開0.5寸、胸中線旁開2寸,到達鎖骨下緣(俞府)。

腎臟直行之脈:向上通過肝和橫膈,進入肺中,沿著喉嚨,挾於舌根兩側。

肺部支脈:從肺出來,聯絡心臟,流注胸中,與手厥陰心包經相接。

常用主穴詳解湧泉

[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

[解剖]有指短屈肌腱,指長屈肌腱,第二蚓狀肌,深層為骨間肌;有來自脛前動脈的足底弓;布有足底內側神經支。

[主治]頭頂痛,頭暈,眼花,耳鳴,耳聾,咽喉痛,舌幹,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難,小兒驚風,足心熱,癲疾,霍亂轉筋,昏厥。

[配伍]配然谷治喉痺(可用艾灸,或吳茱萸和醋貼敷,目的是引熱下行);配陰陵泉治熱病挾臍急痛,胸脅滿;配水溝、照海治癲癇。配太沖、百會治頭項痛。

然谷

[定位]在足內側緣,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

[解剖]有拇指外展肌,有跖內側動脈及跗內側動脈分支;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末支及足底內側神經。

[主治]月經不調,陰挺,陰癢,白濁,遺精,陽痿,小便不利,洩瀉,胸脅脹痛,咳血,小兒臍風,口噤不開,消渴,黃疸,下肢痿痺,足跗痛。

[配伍]配承山治轉筋;配氣衝、四滿治石水;配太溪治熱病煩心、足寒、多汗。

太溪

[定位]在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解剖]有脛後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當脛神經之經過處。

[主治]頭痛目眩,咽喉腫痛,齒痛,耳聾,耳鳴,咳嗽,氣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經不調,失眠,健忘,遺精,陽痿,小便頻數,腰脊痛,下肢厥冷,內踝腫痛。

[配伍]配然谷主治熱病煩心,足寒清,多汗;配腎俞治腎脹;配支溝、然谷治心痛如錐刺,長期揉按可補腎旺精。

大鐘

[定位]在足內側,內踝下方,當跟腱附著部的內側前方凹陷處。

[解剖]有脛後動脈跟內側支;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及脛神經的跟骨內側神經。

[主治]咳血,氣喘,腰脊強痛,痴呆,嗜臥,足跟痛,二便不利,月經不調。

[配伍]配太溪、神門治心腎不交之心悸、失眠;配行間治虛火上炎之易驚善怒;配魚際治虛火上炎之咽痛。

水泉

[定位]在足內側,內踝後下方,當太溪直下1寸,跟骨結節的內側凹陷處。

[主治]月經不調,痛經,陰挺,小便不利,目昏花,腹痛。

[配伍]配中極、水道治腎氣虧虛;配氣海、血海、腎俞、三陰交、氣海俞治腎絞痛、腎結石;配腎俞、中極、血海治血尿。

照海

KI6 Zhào hǎi

[定位]在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

[解剖]在拇趾外展肌止點;後方有脛後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深部為脛神經本幹。

[主治]咽喉乾燥,癇證,失眠,嗜臥,驚恐不寧,目赤腫痛,月經不調,痛經,赤白帶下,陰挺,陰癢,疝氣,小便頻數,不寐,腳氣。

[配伍]配列缺、天突、太沖、廉泉治咽喉病症;配神門、風池、三陰交治陰虛火旺之失眠症。

復溜

[定位]在小腿內側,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解剖]在比目魚肌下端移行於跟腱處之內側;前方有脛後動、靜脈;布有腓腸內側皮神經,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為脛神經。

[主治]洩瀉,腸鳴,水腫,腹脹,腿腫,足痿,盜汗,脈微細時無,身熱無汗,腰脊強痛。

[配伍]配後溪、陰郄治盜汗不止;配中極、陰谷治癃閉。

交信

[定位]在小腿內側,當太溪直上2寸,復溜前0.5寸,脛骨內側緣的後方。

[解剖]在趾長屈肌中;深層為脛後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後方為脛神經本幹。

[主治]月經不調,崩漏,陰挺,洩瀉,大便難,睪丸腫痛,五淋,疝氣,陰癢,瀉痢赤白,膝、股. 內廉痛。

[配伍]配關元、三陰交治婦科疾患之月經不調;配太沖、血海、地機治崩漏;配中都治疝氣;配陰陵泉治五淋;配中極治癃閉;配關元治陰挺。

築賓

[定位]在小腿內側,當太溪與陰谷的連線上,太溪上5寸,腓腸肌肌腹的內下方。

[解剖]在腓腸肌和趾長屈肌之間;深部有脛後動、靜脈;布有腓腸內側皮神經和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為脛神經本幹。

[主治]癲狂,癇證,嘔吐涎沫,疝痛,小兒臍疝,小腿內側痛。

[配伍]配腎俞、關元治水腫;配大敦、歸來治疝氣;配承山、合陽、陽陵泉治小腿痿、痺、癱;配水溝、百會治癲、狂、癇證。

陰谷

[定位]在膕窩內側,屈膝時,當半腱肌肌腱與半膜肌肌腱之間。

[解剖]在半腱肌腱和半膜肌腱之間;有膝上內側動、靜脈;布有股內側皮神經。

[主治]陽痿,疝痛,月經不調,崩漏,小便難,陰中痛,癲狂,膝股內側痛。

[配伍]配照海、中極治癃閉;配大赫、曲骨、命門治寒疝、陽痿、早洩、月經不調、崩漏。

橫骨

[定位]在下腹部,當臍中下5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有腹內、外斜肌腱膜,腹橫肌腱膜及腹直肌;有腹壁下動、靜脈及陰部外動脈;布有髂腹下神經分支。

[主治]陰部痛,少腹痛,遺精,陽痿,遺尿,小便不通,疝氣。

[配伍]配中極、三陰交治癃閉;配關元、腎俞、志室、大赫治陽痿、遺精、崩漏、月經不調。

大赫

[定位]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主治]陰部痛,子宮脫垂,遺精,帶下,月經不調,痛經,不妊,洩瀉,痢疾。

[配伍]配陰交腎俞、帶脈、大敦、中極治陽痿、遺精、帶下;配命門、腎俞、志室、中極、關元治男科病、不育症。

氣穴

[定位]在下腹部,當臍中下3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主治]月經不調,白帶,小便不通,洩瀉,痢疾,腰脊痛,陽痿。

[配伍]配天樞、大腸俞主消化不良;配中極、陰陵泉、膀胱俞主五淋、小便不利;配氣海、三陰交、腎俞、血海治月經不調、血帶、宮冷不孕、先兆流產、陽痿、不育症。艾灸效果更好。

四滿

[定位]在下腹部,當臍中下2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主治]月經不調,崩漏,帶下,不孕,產後惡露不淨,小腹痛,遺精,遺尿,疝氣,便祕,水腫。

[配伍]配氣海、三陰交、大敦、歸來治疝氣、睪丸腫痛;配氣海、三陰交、腎俞、血海治月經不調、帶下、遺精等病症。

中注

[定位]在下腹部,當臍中下1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在腹內、外斜肌腱膜,腹橫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動、靜脈肌支;布有第十肋間神經。

[主治]月經不調,腰腹疼痛,大便燥結,洩瀉,痢疾。

[配伍]配腎俞、委中、氣海俞治腰背痛;配血海、腎俞、太沖、三陰交、陰交、中極治婦科病、月經不調、卵巢炎、睪丸炎、附件炎。

肓俞

[定位]在腹中部,當臍中旁開0.5寸。

[主治]腹痛繞臍,嘔吐,腹脹,痢疾,洩瀉,便祕,疝氣,月經不調,腰脊痛。

[配伍]配天樞、足三裡、大腸俞治便祕、洩瀉、痢疾;配中脘、足三裡、內庭、天樞治胃痛、腹痛、疝痛、排尿、尿道澀痛等症。

商曲

[定位]在上腹部,當臍中上2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在腹直肌內緣,有腹壁上下動、靜脈分支;布有第九肋間神經。

[主治]腹痛,洩瀉,便祕,腹中積聚。

[配伍]配中脘、大橫治腹痛、腹脹;配支溝治便祕;配大腸俞、天樞、治洩瀉、痢疾。

石關

[定位]在上腹部,當臍中上3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在腹直肌內緣,有腹壁上動、靜脈分支;布有第九肋間神經。

[主治]嘔吐,腹痛,便祕,產後腹痛,婦人不孕。

[配伍]配中脘、內關治胃痛、嘔吐、腹脹;配三陰交、陰交、腎俞治先兆流產和不孕症

陰都

[定位]在上腹部,當臍中上4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在腹直肌內緣,有腹壁上動、靜脈分支;布有第八肋間神經。

[主治]腹脹,腸鳴,腹痛,便祕,婦人不孕,胸脅滿,瘧疾。

[配伍]配巨闕治心中煩滿;配三陰交、血海治閉經;配中脘、天樞、足三裡、四縫治納呆及小兒疳積。

神封

[定位]在胸部,當第4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間外韌帶及肋間內肌;有第四肋間動、靜脈;布有第四肋間神經前皮支,深部為第四肋間神經。

[主治]咳嗽,氣喘,胸脅支滿,嘔吐,不嗜食,乳癰。

[配伍]配陽陵泉、支溝治胸脅脹痛。

靈墟

[定位]在胸部,當第3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間外韌帶及肋間內肌;有第三肋間動、靜脈;布有第三肋間神經前皮支,深層為第三肋間神經。

[主治]咳嗽,氣喘,痰多,胸脅脹痛,嘔吐,乳癰。

[配伍]配足三裡、中脘、內關治嘔吐、納呆;配神門、神藏治失眠健忘。

神藏

KI25 Shén cáng

[定位]在胸部,當第2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間外韌帶及肋間內肌;有第二肋間動、靜脈;布有第二肋間神經前皮支,深層正當第二肋間神經。

[主治]咳嗽,氣喘,胸痛,煩滿,嘔吐,不嗜食。

[配伍]配天突、內關、太沖治梅核氣;配心俞、玉堂治胸痺、噎嗝、冠心病、心肌梗塞。

本經主要病症:

婦科、男科、前陰、腎、肺、咽喉病證。如月經不調、陰挺、遺精、早洩、陽痿、性功能低下、小便不利、水腫、便祕、洩瀉,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病變。

點穴調養經絡手法:

首先對應本經常見病症和經絡循行部位,確定病痛的經絡,確定經絡以後,根據穴位的治療病類,來選擇可以治療自身現狀的一個或幾個穴位,依次點按、揉壓或艾灸這幾個穴位,力度以感覺舒服為準,每日2到3次,每次每穴3—5分鐘。自己動手試一試哦!堅持下來效果很好.

堅持艾灸氣穴、關元對男性和女性專科疾病,提高性功能大有好處。另外艾灸完一定要喝些溫水呀。

點關注,請繼續關注其他臟腑經絡的保養詳解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慢性腎臟病患者常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