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方劑學各論——瀉下劑(一)

(全國卷歷年出題數:3道)

1.概念:凡以瀉下藥為主要組成,具有通導大便、排除胃腸積滯、盪滌實熱,或攻逐水飲、寒積等作用,治療裡實證的方劑,統稱瀉下劑。屬於“八法”中的“下法”。

2.適應範圍:因熱結者,宜寒下;因寒結者,宜溫下;因燥結者,宜潤下;因水結者,宜逐水;邪實而正虛者,又當攻補兼施。

3.配伍規律:若兼瘀血、蟲積、痰濁,則宜配合活血祛瘀、驅蟲、化痰等法。

4.分類:可分為寒下、溫下、潤下、逐水和攻補兼施五類。

5.注意事項

(1)對年老體弱、孕婦、產後或正值經期、病後傷津或亡血者,均應慎用或禁用,必要時宜配伍補益扶正之品,以其攻邪不忘扶正。

(2)瀉下劑大都易傷胃氣,使用時應得效即止,慎勿過劑。

(3)服藥期間應注意調理飲食,少食或忌食油膩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重傷胃氣。

6.方劑對比分析與鑑別應用——寒下類

寒下大承氣湯以峻下熱結而通便為主,為治療胃腸實熱積滯而致之大便燥結的主要方劑。

7.具體方劑——寒下

(1)大承氣湯

【方歌】

大承氣湯大黃硝,枳實厚朴先煮好,峻下熱結急存陰,陽明腑實重證療。去硝名為小承氣,輕下熱結用之效。調胃承氣硝黃草,緩下熱結此方饒。

【用法】水煎,先煎厚朴、枳實,後下大黃,芒硝溶服。

【功用】峻下熱結。

【主治】

①陽明腑實證。大便不通,頻轉矢氣,脘腹痞滿,腹痛拒按,按之則硬,甚或潮熱譫語,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黃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脈沉實。

②熱結旁流證。下利清水,色純青,其氣臭穢,臍腹疼痛,按之堅硬有塊,口舌乾燥,脈滑實。

【方義】

①大黃苦寒通降,瀉熱通便,盪滌胃腸實熱積滯,是為君藥。

②芒硝鹹寒潤降,瀉熱通便,軟堅潤燥,以除燥堅,用以為臣。硝、黃配合,相須為用,瀉下熱結之功益峻。實熱內阻,腑氣不行,故佐以倍於大黃的厚朴下氣除滿、枳實行氣消痞,合而用之,既能消痞除滿,又使胃腸氣機通降下行以助瀉下通便。

④熱結旁流,治以大承氣湯,是因“旁流”為現象,燥屎堅結才是本質,故用峻下,使熱結得去,“旁流”可止,乃屬“通因通用”之法。熱厥,治以大承氣湯,是因四肢厥冷為假象,裡實熱結是本質,所謂“熱深者,厥亦深”,四肢雖厥寒,但必見大便祕結、腹痛拒按、口乾舌燥、脈滑實等實熱證候,故用寒下,使熱結得下,氣機宣暢,陽氣敷布外達,而厥逆可回。這種用寒下之法治厥冷之證,亦稱為“寒因寒用”。

⑤配伍特點:瀉下與行氣並重,瀉下以利行氣,行氣以助瀉下,相輔相成,共成峻下熱結之最佳配伍。

【加減應用】

若兼氣虛者,宜加入人蔘補氣,以防瀉下氣脫;兼陰津不足,宜加玄蔘、生地等滋陰潤燥。

【注意事項】

本方為瀉下峻劑,因大黃煎煮過久,瀉下之力減緩,故先煎枳實、厚朴,後下大黃,芒硝則溶服。凡氣虛陰虧、燥結不甚者,以及年老、體弱等均應慎用;孕婦禁用;注意中病即止,以免耗損正氣。

【附方】

①小承氣湯

組成:大黃、厚朴、枳實。

功用:輕下熱結。

主治:陽明腑實輕證。

②調胃承氣湯

組成:大黃、炙甘草、芒硝。

功用:緩下熱結。

主治:陽明病胃腸燥熱證。

(2)大陷胸湯

【方歌】大陷胸湯用硝黃,甘遂為末共成方,專治水熱結胸證,瀉熱逐水效非常。

【用法】大黃先下,芒硝水溶,衝甘遂末。

【功用】瀉熱逐水。

【主治】水熱互結之結胸證。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從心下至少腹硬滿疼痛,手不可近。伴見短氣煩躁,大便祕結,舌上燥而渴,日晡有潮熱,舌紅,苔黃膩或兼水滑,脈沉緊或沉遲有力。

【方義】

①甘遂善攻逐水飲,洩熱破結,為君藥。

②大黃、芒硝盪滌腸胃,瀉結洩熱,潤燥軟堅,為臣、佐之用。

④綜觀全方,瀉熱與逐水並施,使水熱之邪從大便而去,且藥簡量大,力專效巨集,為“瀉熱逐水之峻劑”。

【注意事項】凡平素虛弱,或病後不任攻伐者禁用;本方為瀉熱逐水峻劑,防止利下過度傷及正氣;同時也要及時攻下,以防留邪為患。

(3)大黃牡丹湯

【方歌】金匱大黃牡丹湯,桃仁芒硝瓜子襄,腸癰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膿服之消。

【組成】大黃、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

【用法】水煎服,芒硝溶服。

【功用】瀉熱破瘀,散結消腫。

【主治】

腸癰初起,溼熱瘀滯證。右少腹疼痛拒按,按之其痛如淋,甚則區域性腫痞,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則痛劇,小便自調,或時時發熱,自汗惡寒,舌苔薄膩而黃,脈滑數。

【方義】

①大黃苦寒攻下,瀉熱逐瘀,盪滌腸中溼熱瘀結之毒;丹皮苦辛微寒,能清熱涼血,活血散瘀,兩藥合用,瀉熱破瘀,共為君藥。

②芒硝鹹寒,瀉熱導滯,軟堅散結,助大黃盪滌實熱,使之速下;桃仁活血破瘀,合丹皮散瘀消腫,共為臣藥。

④合瀉下、清利、破瘀於一方,溼熱得清,瘀滯得散,腸腑得通,則癰消而痛止,為治溼熱瘀滯腸癰的有效方劑。

【加減應用】

若熱毒較甚者,加蒲公英、金銀花、敗醬草以加強清熱解毒之力;血瘀較重者,加赤芍、乳香、沒藥等活血祛瘀。

【注意事項】

凡腸癰潰後以及老人、孕婦、產後或體質過於虛弱者均應慎用或忌用。

【附方】

①闌尾化瘀湯

組成:銀花、川楝子、大黃後下、牡丹皮、桃仁、延胡索、木香。

功用:行氣活血,清熱解毒。

主治:瘀滯型闌尾炎初期。

②闌尾清化湯

組成:銀花、蒲公英、牡丹皮、大黃、川楝子、赤芍、桃仁、生甘草。

功用:清熱解毒,行氣活血。

主治:急性闌尾炎蘊熱期,或膿腫早期,或輕型腹膜炎。

組成:金銀花、大黃、冬瓜仁、蒲公英、牡丹皮、川楝子、生甘草、木香。

功用:清熱解毒,攻下散結,行氣活血。

主治:急性闌尾炎熱毒期。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這些常見蔬菜天生含有毒素,必須遵循專門的食用方式,別不當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