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主疏洩、主藏血,與人的情志活動有關,並促進人體的消化和氣、血、水的正常執行。肝喜條達而惡抑鬱。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可是該怎麼疏?卻又不是很清楚。只知如果肝臟無法正常排毒,毒素就會滯留在體內,再美的女人也會變成“黃臉婆”,再強壯的男人也會萎靡不振,垂頭喪氣。那麼我們該如何來輔助肝的執行呢!今天咱就分享一個可以幫肝來排憂解難的穴位,膻中穴。
膻中穴,經穴名,出自《靈樞.根結》。屬任脈。足太陰、少陰,手太陽、少陽,任脈之會。心包之募穴,八會穴之氣會。
“膻中穴”:“羶”,羊臊氣或羊腹內的膏脂也,此指穴內氣血為吸熱後的熱燥之氣。“中”,與外相對,指穴內。膻中名意指任脈之氣在此吸熱脹散。本穴物質為中庭穴傳來的天部水溼之氣,至本穴後進一步吸熱脹散而變化熱燥之氣,如羊肉帶有辛臊氣味一般,故名“膻中穴”。又,穴為心包之所在,喻為心主之宮城,故名膻中。別名元兒、上氣海、元見。
膻中穴多用於調理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難、咳嗽、過胖、過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咳喘病等。膻中為心包絡經氣聚集之處,是任脈、足太陰、足少陰、手太陽、手少陽經的交會穴,又是宗氣聚會之處,能理氣活血通絡,寬胸理氣,止咳平喘。因此,以此穴為主穴治療呼吸系統、迴圈系統、消化系統病證及其它疾患等。
定位: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四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功效:按揉膻中,可以疏肝理氣,開胸解鬱,使得肝氣及全身氣機條暢,利於情緒的穩定,對養肝護肝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手法:按摩時,先用大拇指按揉膻中3分鐘,由輕到重,以能承受為度。然後把手掌伸直,用手掌靠小指的一側,以膻中為中心上下按摩12次(一上一下為一次),每日早晚各2回。
膻中最擅長當屬理氣,它還可以用來調理小兒咳嗽,氣喘。當孩子夜咳比較多,或者雖然咳得不多,但是有喘息的聲音,也就是孩子的呼吸不通暢的時候,我們給孩子從天突吮痧到膻中,看到膻中有出痧的時候,可以在其四周再繼續允痧,幫助排外邪。膻中有理氣作用一旦氣機通暢了喘息就會好轉。
所以,日常生活中,有條理有規律地對膻中穴進行梳理,按摩,適時的打通“氣閘”,讓全身之氣暢通無阻,對胸悶,氣鬱都能起到很好的預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