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中醫認為,脾胃有受納運化水谷的功能,為氣血津精的化生提供基本原料,是供給五臟功能活動的基本動力來源。因此,有“脾胃為後天之本,營衛氣血生化之源”的說法。遺憾的是,這樣重要的脾胃很“嬌氣”,飲食不規律不節制,生冷油膩辛辣刺激,過大的精神壓力等等都會讓脾胃“很受傷”。

八大處中西醫結合醫院擅長治療各種疑難病的李玉和主任告訴筆者,他從醫幾十年,接診的脾胃病患者越來越多,側面反映了現代社會脾胃病發病率不斷攀升的現狀,因此,他針對脾胃病調治中的幾個常見的問題進行了詳細解說,希望對更多脾胃病患者有所幫助。

除了胃病,還有哪些病屬於脾胃病?

脾胃是個中醫名詞,並不是解剖學上的“脾”和“胃”。脾胃病當然也就不僅侷限於胃,而有著更廣泛的含義。

一般來說,脾胃病是指屬於西醫講的消化系統範疇的疾病。除了跟胃有關的胃痛、飽脹、消化不良、沒有食慾、反酸、燒心等問題,還有與腸道相關的腹瀉、便祕、脹氣等,都可以到中醫脾胃科或找擅長脾胃的中醫大夫就診。另外,人們意想不到的反覆口腔潰瘍、咽喉異物感等問題,其實也屬中醫脾胃病的範疇,這些反覆折磨人的“小毛病”,往往通過調整好脾胃功能,就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治療效果。

當然,中醫還有“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說法,很多疾病都可以從脾胃論治,還有成年人的一些亞健康狀態,兒童生長髮育不良等,也多與脾胃有關,正所謂“調好脾胃百病消”。

為什麼建議脾胃病“老病號”看看中醫?

很多脾胃病在西醫都有針對性的藥物,效果也很不錯,但由於脾胃病大多病程比較長,經常反覆發作,有不少患者陷入“吃藥就好,停藥發作”的尷尬境地,也有不少患者剛開始用藥時覺得效果不錯,然而過了一段時間就感覺“吃藥不怎麼管用了”,這部分患者,最後往往成了“老病號”。

在中醫看來,脾胃病之所以難治,無外乎這幾個原因:脾胃病複雜多端,往往虛實夾雜、寒熱交雜;脾胃病的病程漫長,其間又多有變化;脾胃關乎氣機升降出入,極易紊亂失調;脾胃與其它臟腑息息相關,脾胃不調會引起肝、腎、肺等受累,反過來又會進一步影響脾胃,形成惡性迴圈。

正因為脾胃病的複雜,歷代醫家多有論述,針對脾胃病不同分型,辨證施治,而不是見酸抑酸,見痛解攣,見瀉止瀉。因此,脾胃病一直是中醫治療的優勢病種,脾胃病長期反覆,不妨試試中醫。

為什麼說脾胃病要治養結合

自古流傳下來治療脾胃病的藥方眾多。像出自《傷寒論》的半夏瀉心湯,對於寒熱交雜型的脾胃升降功能失調導致的胃脹、腹瀉、反流性食管炎效果很好;宋代的《太平惠民合劑局方》裡的平胃散,對於溼滯脾胃引起的腹瀉、胃脹痛等均有效;只有枳實和白朮兩味藥的枳術丸,把握好二者的比例,則虛證實證兩相宜,另外還有五磨湯、真人養髒湯等等,功效上佳的脾胃良方俯仰皆是,只要辨證準確,處方得當,往往患者會反饋效果“明顯”。

不過,也有不少患者病情只緩解一時,過一段時間又有反覆,究其原因,問題都出在“養”字上。正所謂脾胃病“三分治七分養”,脾胃的問題大多從不良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上得來,但既然是習慣,改變起來自然不容易,除非肯下大決心,否則,以“治療”的“三分”之力去跟“習慣”的七分之功對抗,勝算又能有幾分呢?

哪些“傷脾胃”的生活習慣,容易被忽視

如果要問哪些做法“傷脾胃”?很多人都能答上來不少條,比如吃太多冷飲,暴飲暴食,生氣發脾氣……但有一些做法,大家就不太了解其中的危害了。這裡簡單列舉幾項:

1、不吃主食

很多人為了減肥不吃米、面等主食,這種做法首當其衝損害脾胃。脾最需要五穀滋養,大家都知道要想脾胃好,常喝五穀雜糧粥,如果想減肥,可以適當用小米、土豆、山藥等代替一部分精細主食。

2、不吃晚飯或斷食

這也是一種減肥和養生的誤區。不吃飯,身體的飢餓感會讓胃酸分泌活躍,長期這樣做,勢必損傷脾胃。一旦脾失去運化功能,很可能減肥不成,反而陷入“喝涼水都會長肉”的境地。

3、久坐不動

中醫認為,脾主肌肉、四肢。久坐則脾氣不健,胃納欠佳,水谷精微難以運化傳輸,從而氣血生化不足,導致肌肉鬆弛,四肢倦怠。適當溫和運動,適當出汗,可促進氣血執行,利於水溼排出,防止溼重困脾。

4、過食水果

人們都認為水果是健康食品,但多數水果屬生冷,如果長期大量食用水果,必然傷胃損脾。有胃痛、腹瀉問題的人肯定深有體會:水果吃得多些,常會導致老毛病復發,原因就在於此。

診室見聞、細緻入微 方顯醫者本色

在李玉和主任的門診跟診半天,最大的體會在於李玉和的“細”。

“之前做過哪些檢查?今天帶來沒有?”

“下次一定把××報告帶來。”

“胃鏡做過沒有?”

“幽門螺桿菌查過沒有?”

“做沒做過息肉?”

“腫瘤標誌物查過沒有?以後要定期查。”

“你做過肝移植,方子一定要小,用藥必須要平和,儘量不要再傷害肝。”

……

很多問題一個上午會對不同的病人重複多次,也絲毫未見他心生厭煩。

他解釋說:脾胃問題可大可小,細節往往最能發現問題。作為醫生,不但要解決病人疼痛、不舒服、腹瀉等方面的問題,消除這些症狀,還要時時刻刻在心中繃緊一根弦,要有風險意識:對於胃潰瘍的患者,必要防範消化道出血的風險;對於萎縮性胃炎的患者,必須提示患者預防腫瘤,定期複查;對於做過腸息肉切除手術的患者,同樣需要定期複查……

“一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關注細節,防患於未然,正是醫生職責所在。”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慢性咽炎的發病率為什麼越來越高?這9點是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