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現在有不少人,身體還年輕,但腎臟卻很“老”了,功能下降比較厲害。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中國成年人慢性腎病患病率大約在10.8~13%之間,也就是約有1.5億人左右。

但其中知曉率僅為12.5%,也就是說,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腎臟出現問題了,從而一直被人們忽視,當腎臟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之後,腎臟受損較為嚴重之後才知道去檢查,去保養,這時候可能為時已晚,甚至有的可能是尿毒症了。

那麼,腎臟出現什麼問題,出現什麼表現的時候值得我們注意呢?

腎不好,早知道,警惕4個表現

1、排尿異常

我們的腎臟是泌尿系統中重要的一環,因此,一旦腎臟出現問題,那麼勢必會影響到我們的排尿情況,會使得我們排尿出現異常。

一般來說,我們的腎臟每天會產生2000毫升左右尿液,這樣才能夠正常的排出體內的代謝廢物和毒素。而如果我們排尿過少或者過多都不是正常的,比如每天尿量小於400毫升,這說明腎臟排毒功能出現了問題,而如果每天尿量高於3000毫升,夜尿頻繁,那麼可能是腎臟濃縮功能出現了問題。這些都是值得警惕的。

然後就是我們的尿液,如果顏色出現了變化,如尿液濃如茶,甚至有血色,或者尿液渾濁不堪,出現泡沫尿等,那麼說明腎臟有問題,可能是腎臟過濾出現了問題,尿液中摻雜了不應該存在的物質。這種情況出現也是值得注意的。

2、身體水腫

腎臟是維持體內液體平衡的器官,也就是說,一旦腎臟出現問題,那麼體內的液體平衡會被打破,容易導致液體在體內的瀦留,也就會使得身體出現水腫現象。

容易出現水腫的部位一般是腿部和臉部,按壓的時候容易陷下去,並恢復得比較慢,這種一般就是水腫了。

出現水腫,說明腎功能下降較為厲害,腎臟受到較大的損傷,這時候要注意檢查保護,免得病情發展,造成嚴重的後果。

3、疲倦乏力

我們的腎臟能夠排出體內的代謝廢物和毒素,從而能夠保證身體的正常運轉。而一旦腎臟出現問題,功能出現下降,那麼體內的代謝廢物和毒素就不能夠很好的排出體外,那麼就會在體內堆積,從而體內環境受到影響,那麼會影響整個身體的正常運轉,最常見的就是經常疲倦乏力,並且伴有食慾不佳、面色晦暗等情況。

但是不少人以為這些現象是其他的原因,很容易忽視,覺得是沒休息好。但其實,如果長期感覺到疲倦乏力,這就是不正常的現象了,這本身就是身體出現問題了,需要提高警惕。

4、腰部痠軟

我們的腎臟在腰這個部位,因此與腰部有密切的聯絡。一般腎臟好的人,腰部能夠得到腎臟的滋養,是比較強有力的。而一旦腎臟出現問題,腎功能下降,那麼腰部得不到滋養,周圍血液的迴圈不是很好,那麼就容易出現腰部痠軟,甚至是疼痛的現象。

這種現象出現,也容易被忽視,不少人覺得是勞累或者是久坐所導致的。如果經過休息和調整,腰部痠軟、疼痛現象沒有緩解,那麼就要注意檢查下自己的腎了。

記住6個“三字訣”,養護腎臟健康

腎臟出現問題,那麼就要及時的去養護,讓腎臟恢復並保持健康,這樣才能夠避免最壞結果的出現。

1、常喝水

喝水是養護腎臟非常有用的方式,我們腎臟在工作的時候,是需要大量的水分來參與的,因此常喝水就很有必要。

並且,常喝水能夠起到沖刷腎臟的作用,這樣一來就有利於腎臟的乾淨健康,有利於腎臟功能的增強。

2、護好腳

我們的腳部有很多脈絡,其中就有與腎臟相關的,並且有“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的說法,可見對腳的保護,其實也是對我們腎臟的一種保護。

如果不注意保護我們的腳,尤其是不注意保暖的話,那麼就容易導致寒氣從腳部侵入,進而侵襲哦我們的腎臟,這不利於我們的腎臟健康。

因此,在平時要注意護好腳,多用熱水泡腳,不僅抵禦寒氣,還能夠加快血液的迴圈,對腎臟起到保養作用。

3、不憋尿

憋尿是很傷身體的,憋而不出,這有違背生理,如果長期如此,容易損傷泌尿器官,對腎臟也會帶來不好的影響。

因此憋尿會到尿液長期滯留在體內,容易導致細菌的滋生,並且還可能逆流回輸尿管,這對腎臟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平時一定不能憋尿,有尿就要排出,這樣才能夠保證腎臟和整個泌尿系統的正常運轉。

4、晒太陽

晒太陽乍看上去與腎臟無關,其實並非如此。在晒太陽的時候,多晒下自己的頭部和背部,頭部是陽氣聚集的地方,而晒背溫暖身體,有助於帶動身體陽氣,從而能夠溫暖到腎臟,對腎臟健康有好處。

5、睡好覺

好的睡眠品質對身體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對腎臟也如此。能夠讓身體保持良好的狀態,能夠讓身體正常運轉,這自然就會輻射到腎臟。

並且,睡眠好、睡覺充足的人,往往氣血好,腎臟得到充足的休息,這些腎臟健康來說也是有利的。

6、多運動

現在有很多人平時不愛運動,身體素質差,這也就會影響到腎臟。而經常運動的人,運動比較多的人,身體一般比較好,氣血充足,體內的血液迴圈快,新陳代謝快,這些均能夠對腎臟健康起到好的作用,不僅能夠加快腎臟的恢復,而且還能夠增強腎臟的功能,讓腎臟更有活力。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30多歲的男人們,該如何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