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俗稱拉肚子,多因食用生冷不潔食物、腸道感染引起。其實人在腹瀉之前會有預感,這種感覺患者本人是能夠預見到的,如出現腸鳴、肛門有墜脹感、下腹有輕微的放射性隱痛、四肢出現短暫無力、腰腹部怕冷緊張等,如果有兩種症狀同時出現基本判斷可能將要發生腹瀉,身體出現異常反應表明身體正在發出警示訊號,說明胃腸功能失調,大腸已無法正常吸收水分,腹瀉在所難免,此時應第一時間按摩穴位阻止腹瀉的發生,至少也能把拉肚子阻止在可控範圍,不至於嚴重到肚子裡翻江倒海的程度,而且愈加嚴重到狂瀉不止。
穴位按摩
1、 合谷穴
歸屬手陽明大腸經,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取穴。
以一手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拇指尖端處即是。
合谷穴主治痛症,善治牙痛、身熱、頭痛、痛經、瘧疾等。
2、 曲池穴
歸屬手陽明大腸經,位於肘部,尺澤穴與肱骨外上踝連線中點處取穴。或屈肘成直角,肘橫紋頭處取穴。
按摩曲池穴的作用和好處有治療上肢關節疼痛、急性胃腸炎、蕁麻疹、高血壓、甲狀腺腫大等。
3、手三裡穴
歸屬手陽明大腸經,位於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穴與曲池穴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處取穴。
先找到曲池穴,向下量兩拇指即是。一手四指握住手臂外側,拇指指腹下壓旋轉按揉,可緩解上肢不遂、腹瀉、腹痛等疾患。
4、中脘穴
歸屬任脈,在上腹部,臍中上4寸(同身寸),前正中線上。或胸骨劍突與肚臍連線的中點處取穴。
從肚臍向上量四橫指,再加一拇指即是。以中指指尖按揉中脘穴,可止腸鳴、治胃痛、消除腹脹。
5、天樞穴
歸屬足陽明胃經,臍中旁開2寸。
從神闕穴(肚臍)向外量兩拇指即是天樞穴。自我按摩以中指指尖按揉天樞穴,可治腹脹、臍周痛、腹瀉、便祕等。
6、 大橫穴
歸屬足太陰脾經,在腹部,臍中旁開4寸。
先找到神闕穴,向外量手掌的4橫指加一拇指既是大橫穴。以手中指指尖按揉大橫穴可緩解腹痛、洩瀉、痢疾等病症。
該穴在天樞穴外側兩橫指處,自助按摩可食指按在天樞穴上,中指按在大橫穴上,同時點壓按揉。
7、 足三裡穴
歸屬足陽明胃經,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一指。先找到外膝眼,由外膝眼直下用手掌量四橫指就是足三裡。
按揉足三裡的作用和好處有調理急慢性胃腸炎、胃腸功能低下、洩瀉、胃酸、胃痛、便祕等。
8、樑丘穴
歸屬足陽明胃經,位於人體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臏底外側端的連線上,臏底上2寸。
按摩樑丘穴可緩解治療胃疼、胃酸、胃痙攣、鶴膝風等。
除了中脘穴,其他穴位左右對稱,兩側取穴。
每個穴位先按摩36次,隨後追加按摩36次,如果病人在按摩過程胃部有暖暖的感覺,不用說穴位起了決定性作用,腹瀉可望得到緩解。
按摩以上穴位有以下幾點好處
1)止腹瀉:
當身體出現腸鳴、腰腹部冷、下腹部墜脹、小腹微痛,第一時間按摩合谷、曲池、足三裡三個穴位解圍,或許來得及阻止腹瀉的發生。如果腹瀉正在發生,或按摩以上三個穴位不放心,可將所有穴位全部按摩,按摩的力度稍微加大,以能忍受為度。
長期腹瀉在按摩穴位後沒什麼效果,則需要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2)治胃疼、調胃酸:
足三裡與樑丘搭配可調理急性胃痛、胃酸。樑丘穴是足陽明胃經的郄穴,經絡中的郄穴其特點是最善於調治急性病。足三裡是胃經的下合穴,"合治內府",即主治腑病,意思是調治胃腸病。當有胃痛、胃酸出現時立即按摩樑丘和足三裡,胃部不適能得到緩解,所以樑丘配足三裡,對飲食積滯導致的胃痛和拉肚子時出現胃痛,有立竿見影之效,兩穴搭配使用,稱得上絕配。
2) 調便祕:
這套方法主要調理腸胃,堅持按摩增強腸胃功能。穴位有雙向調節作用,其中中脘與足三裡、天樞配伍,經常按摩也有利於緩解便祕。雙向調節是指這些穴位不僅預防腹瀉,還能調理便祕。如果有長期便祕存在,通過按摩穴位解決便祕困擾應該不是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