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經常有人將“腎病”與“腎虛”這兩種理論和兩種概念混為一談。
“腎病”在現代醫學中指腎臟這個解剖器官出現了相關病變,致使腎臟排洩體內代謝廢物、調節體內水分及分泌相關激素的能力等出現問題而導致的疾病,如腎炎、腎功能衰竭、腎小管間質病、腎結石、腎臟腫瘤等,臨床表現為血尿、蛋白尿、水腫、高血壓等。這些病變是可以通過理化檢查等現有手段診斷的。一般而言,腎炎可以通過尿常規檢查發現有血尿、蛋白尿,腎活檢可明確腎臟病理診斷;腎小管疾病存在尿比重下降,腎血管疾病超聲檢查存在血管狹窄,腎結石可以通過X線或超音波看到有形的的石頭等等。
“腎虛”是傳統醫學特有的理論,中醫學認為,腎藏精、主水納氣、主骨、開竅於耳、並司二便,若人體這些相關功能失常,可考慮存在腎虛。腎虛一般分為腎氣虛、腎陰虛、腎陽虛和腎陰陽兩虛四類。
腎氣虛:表現為倦怠乏力,氣短,自汗,小便頻多,遺精早洩等,舌苔淡白、脈細弱。
腎陰虛:表現為頭暈耳鳴,失眠多夢,潮熱盜汗,咽乾顴紅,腰膝痠痛等,舌紅少津,脈細。
腎陽虛:表現為精神睏倦,形寒肢冷,陽痿早洩,腰膝痠痛等,舌淡胖有齒痕,脈虛弱。
腎陰陽兩虛:表現為五心煩熱、盜汗或自汗、四肢發涼、遺精失眠、多夢等,舌紅無苔、脈細數或舌淡苔白、脈沉遲。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