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心梗,簡而言之,是心臟內血液運輸出現障礙,導致心肌細胞缺血、缺氧所致。

又因心梗具有"高爆發、高死亡、高復發"的機率,讓人們聞風喪膽。然而,生活中,許多壞習慣的養成,在不斷的促使心梗的出現。

心梗的"幫凶"找到了,這4件事經常做,心血管會堵死

習慣1、經常坐著不動

久坐辦公已經成為了人們的常態,研究表明,長期久坐不動心梗的患病率會上升2-3倍。

長時間不動,會導致下肢血液迴圈受阻,從而誘發下肢深靜脈血栓,若,突然劇烈的運動導致血栓脫落,隨著血液的流動達到心臟,就有可能因此誘發心梗。

建議:每天工作1小時,起身活動10分鐘。

習慣2、洗澡時間太久

很多人洗澡時間偏長,一進洗澡室就是1-2小時。

卻不知,長時間洗澡身體處於溫熱的環境下,血液迴圈會加速,從而會給心臟增加,導致人體疲勞。

因此,經常性洗澡時間過長,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甚至是猝死的風險。

因此,建議大家洗澡的時間不要太久,30分左右即可。

習慣3、頻繁熬夜

熬夜似乎已經成為人們的生活常態。

超過11點不睡覺,已經屬於在熬夜。然而經常性的熬夜會導致身體處於應激狀態,長期如此會影響到心臟的健康.

此外,身體還會分泌過多的腎上腺素以及去甲腎上腺素,導致血管痙攣收縮,加速心跳,誘發心梗的發生。

習慣4、飲食不健康

經常性的飲食不規律,一頓餓一頓飽,會影響到身體健康。

一次性攝入體內過多的食物,會導致多餘的熱量滯留在體內,慢慢的就會形成脂肪。

此外,長時間下去就會增加血液粘稠度,一旦體內血栓形成,就會誘發心梗的發生。

建議:一日三餐要規律,儘量吃到8分飽即可。

提醒:身體3處"發痛",儘早查心CT

1、頭痛

頭痛不僅僅是腦部疾病,突發心梗時也會出現此類現象。

其原因是由於心血管堵塞,流向頭部的血液就會減少,從而導致腦血管痙攣,誘發頭痛。

此外,若心臟供血不足,頭部出現缺血、缺氧還有可能會導致頭暈目眩的現象。

2、上腹疼

心臟下壁是迷走神經的傳入纖維感受器。

若心臟受到損傷,迷走神經就會發出疼痛的訊號,特別是到了晚上,上腹部會出現疼痛劇烈的現象。

此外,還伴有噁心、嘔吐等現象,需要高度警惕心梗的發生。

3、胸痛

胸痛,為心梗最為典型的症狀。

一般疼痛的位置多出現在胸骨的正中間,或中間少為偏左一點的位置,且伴有壓迫感,以及瀕死感。

此外,持續發作的時間在5-15分鐘以上,伴有噁心、出汗的現象。

養護心血管,預防心梗,要注意做好''3多、2少''

''3多''

第1多、喝水

身體內缺水,也是心梗突發的高危因素之一。

建議:平時養成主動喝水的好習慣,有助於稀釋體內血液,有利於身體內血液迴圈。

對於成年人來說,每天的飲水量達到1200ml-2000ml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儘量小口飲水。

第2多、補充植物抗氧化劑

氧化過程是損傷血管的主要因素。人體有機物氧化時,會產生對血管破壞力極強的自由基,就像機械運轉時產生的碎屑,很容易就會與血管壁細胞膜、相關蛋白質發生反應,還能將LDL-c轉化成氧化LDL-c沉積在血管,對人的血管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而抗氧化劑一般人體無法合成,必須從食物中攝取。

抗氧化劑含量豐富的食物有:油脂類(葵花油、玉米油、小麥胚芽油)、綠菜花、木瓜、藍莓等。

除了吃的外,還有一些富含抗氧化劑茶飲,更利於人體吸收如綠茶、白茶、烏龍茶、韻遊菊等,經常飲用,利於軟化血管,降低血脂。

其中韻遊菊中的類黃酮作為抗氧化劑,可幫助抵消、穩定人體內環境中產生的有害自由基,抑制自由基對血管的損傷。血脂高的,不妨多泡著喝。

第3多、運動

勤運動,可以促進身體新陳代謝,排出體內多餘的垃圾。

建議:平時應選擇有氧運動,年輕人看可選擇慢跑、游泳等運動,中老年人可選擇快走、打太極拳等運動。

且,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運動最好不少於30分鐘。

''2少''

第1少、飲食油膩

飲食油膩,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最為重要因素。

若攝入體內的熱量、脂肪含量過高,就有可能增加血液的粘稠度,形成血栓。

一旦脫落,極有可能堵塞血管,誘發心梗的發生。

建議:平時多補充新鮮的蔬菜水果,保證營養均衡。

第2少、壓力太大

快生活節奏,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而人體長期處於高壓的狀態下,會導致交感神經過於緊張。

促使心跳加速,心臟壓力增大,久而久之就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出現。

建議:生活中應學會放鬆,平時可以多看書,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家中有老年人常備逍遙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