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一、病案回顧

張某,女43歲,3年前右側頸部長出一個不痛不癢的包塊,沒有任何疼痛、腫脹、瘙癢等症狀和感覺,本人不認為有什麼問題而疏於到醫院進行檢查,該頸部包塊並未消失反而在隨後的近1年時間有逐漸長大的趨勢之後,才到醫院進行了相關檢查,醫生對於未知的包塊也無法立即判斷是什麼性質的包塊,於是作了小手術切取了該包塊的部分組織進行病理活檢,結果診斷為淋巴瘤

病理活檢結果

這是一種較常見的血液系統腫瘤,與我們通常認識的肺癌、胃癌、肝癌、前列腺癌等腫瘤不同,淋巴瘤生長於造血系統,更容易從淋巴液、血液的通道進行遠處的傳播。淋巴瘤通常的傳播和表現形式有:全身體表的淋巴結腫大(該張姓患者就是以右側頸部的淋巴結腫大的形式發病),表現為頸部、腋窩、腹股溝、鎖骨區域的淋巴結腫大;身體內部如腹腔內,各組織器官如胃、腸道、肝臟、脾臟、腎臟、睪丸、顱內、胸腔縱隔長出淋巴瘤的包塊。特別強調的是,對淋巴瘤的診斷,必須如實體腫瘤一樣,從瘤體取出組織進行病理活檢,否則無法進行診斷。這也是張姓患者頸部長出腫塊必須進行活檢才能確診的原因,而通常在沒有確診時,腫瘤可能對其所生長部位的組織器官產生破壞,出現一系列臨床症狀,而非包塊,給患者、臨床醫生造成一些假象或迷惑之處,如腫瘤破壞引起腸道血管破壞而出現胃腸功能紊亂、便秘、便血、腹痛等等症狀,而這些症狀的出現在普通、非專科醫生處是看不出問題、找不到診斷和處理方法的,於是可能導致病情的延誤。

診斷了淋巴瘤以後,張姓患者進行了規範的全面檢查,結果除了頸部以外,全身體表的頜下、縱隔、腋窩、腹盆腔、腹膜後、腹股溝已明顯長出了大大小小的淋巴腫塊,即淋巴瘤包塊,雙側腮腺部位也出現一些性質不明確的懷疑為腫瘤壞死的組織(未確診)。說明頸部的包塊在2年的生長過程中,已經全身擴散了。

入院記錄

此後進行了規範的連續化療共8次,化療時間分別是:2018-07-25、2018-08-17、2018-09-04、2018-09-26、2018-10-22、2018-11-15、2018-12-05、2019-01-08。完全規範的化療後評估淋巴瘤的情況,全身淋巴結的腫大明顯縮小、部分消失、部分融合壞死。

pet-ct結果

之後進行每3個月一次的複查,未作特殊治療。複查的目的在於發現有無全身淋巴結的腫大、復發,結果沒有發現任何復發的跡象,似乎平安無事了。

1年前(2019-09),張女士無意間摸到左側頸部接近左側腮腺部位有不適,該部分組織似有發硬的感覺但不確定,未予以重視,直到後來該部分的組織出現一定的壓迫感、緊張感,且異常感覺的面積在擴大,才又到醫院檢查發現,應該是淋巴瘤的復發,病變表現在左側頜面部接近腮腺處,而且瘤體與相鄰的肌肉、神經、小血管都有粘連融合,瘤體有壞死,說明該部位的腫瘤復發已有時日且對周圍組織有破壞和浸犯。隨後再次進行化療,但2個療程後(2019-12-29、2020-01-24)患者身體實在無法承受化療的打擊和對身體的破壞,且面部的腫塊又再次消失,加之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響,患者於是暫停化療而改為門診中藥治療,定期複查全身淋巴結的腫大情況。

3個月前,左側腮腺部位明顯長大且有疼痛感,被誤以為是腮腺炎而進行腮腺炎的治療,在關注全身淋巴結腫大的復發徵兆前提下,未發現會在腮腺部位復發,之後高度懷疑並非腮腺炎而很可能是淋巴瘤的另一種復發方式,遂入院檢查後,很快證實淋巴瘤復發。

事實上,該淋巴瘤在前期規範化療後,就開始緩慢地復發,相關的化療並未能夠全面控制其復發,當常規的淋巴結腫大復發的方式被定期監控後,非常規的在組織器官如腮腺復發的方式屬於防不勝防。

二、總結:

1、淋巴瘤的診斷需要血液科、腫瘤科、病理科醫生的聯合會診才能確診;

2、體表的並無症狀的包塊應該受到重視;

3、連續化療對於部分淋巴瘤患者仍然難以根除;

4、淋巴瘤的復發有淋巴結復發、組織器官復發兩種方式;

5、腫瘤聯合化療後的2年內是復發的高危階段,其間的任何症狀異常都要按照腫瘤復發的可能來對待、複查、專科就診;

6、腫瘤化療不徹底與身體狀況有關,說明中藥扶正的重要性在連續、長期化療中是非常重要的支援治療手段,絕不是可有可無的輔助治療;

7、腫瘤靜悄悄地復發、在粘膜處復發、已經破壞血管的復發較難治療;

8、早期診斷、定期複查、足夠重視、不存僥倖、中西醫配合是對付腫瘤的組合手段;

9、不同專業、不同的醫生在相同疾病的認識和分析上往往有不同的思維方式,患者在疑惑時、不解時,不妨換一個醫生諮詢一下,或許有不同的見解。

4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骨質疏鬆症的藥物、非藥物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