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乙肝進入抑制劑,早期設計思路,被認為可有效針對HBV

病毒抑制劑新藥,其中一種方法是使用來自乙肝病毒的大包膜蛋白的醯化肽。乙肝病毒是肝病毒科之一,肝病毒是最小的包膜DNA病毒,它透過基因組的前RNA中間產物的逆轉錄進行復制。在核衣殼組裝過程中,乙肝病毒可以獲得3種病毒包膜蛋白,分別是large (L)、middle (M)和small (S)。這些包膜蛋白編碼在一個開放閱讀框內,共享S域,這也是膜錨定所必需的。

除了S結構域外,M還包含55個氨基酸的N端親水性延伸(preS2),而L則進一步擴充套件了107、117或118個氨基酸(由基因型決定),稱之為preS1。以往研究發現,L的豆豆醯基pres1結構域在乙肝病毒和丁肝病毒感染中發揮關鍵作用,透過介導附著和特異性受體結合。科學研究表明,在體內皮下使用乙肝病毒包膜蛋白源性脂肽,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感染。

此後,有研究證明,乙肝病毒的嗜肝性主要是透過HBV I蛋白的豆醯化N端pres1結構域與一個肝細胞特異性的。早在2013年,國內已有科學家透過鑑定牛磺膽酸鈉共轉運肽(NTCP)跨膜結構域的10個氨基酸序列作為直接與preS1肽相互作用機制,並宣佈其為潛在的病毒受體。所以,未來該方向有必要了解NTCP與HBV包膜蛋白和其他細胞蛋白的相互作用。

新獲批的丁肝病毒感染創新藥Bulevirtide(Myrcludex B)(歐洲上市),其作為HBV/HDV感染首個進入抑制劑的先導物質,表現出具有吸引力的潛在藥物。因為Myrcludex B只針對易感細胞,這也使得采用低劑量皮下注射方式成為可能。該方向還有一個方面益處,即肽具有顯著的血清穩定性和半衰期,小鼠約為16h,大鼠約為10h,比格犬約為13h。

所以,對這種病毒進入抑制劑新藥,該方向藥物應用可能只需要每1-3天注射1次。未來使Myrcludex B能夠口服,或將是該方向開發工作。病毒進入抑制劑不僅僅在HDV、HBV、HBV/HDV方向表現出開發潛力,也在改善丙肝(HCV)方向體現出希望。例如,Niemann-PickC1-like 1膽固醇吸收受體(NPC1L1),由於NPC1L1表示式丙肝病毒感染是必須的,因此,它被認為是新的丙肝病毒輸入因素。

簡單來講,病毒進入抑制劑已在單純HDV感染方向,被全球III期臨床試驗所證明並推向上市,但該方向應用潛力可能還包括單純HBV感染、HBV/HDV共同感染以及阻止HCV進入細胞的受體。在現有藥物以抑制HBV複製為主的情況下,全球正積極尋找針對HBV複製週期不同步驟的替代藥物和策略,以求改善治療結果,而病毒抑制劑新藥正是其中之一。

11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多喝水多走路,你以為是在養生,但無形中在“減壽”!別再犯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