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正經之合穴
合穴位於肘膝關節附近,是經氣由此深入,進而會合於臟腑的部位,在經絡上可以理解為“入海口”的意思,六腑有了問題,經常選用合穴進行調理。
《靈樞·九針十二原》:"所入為合。"意為脈氣自四肢末端至此,最為盛大,猶如水流合入大海。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說“合治內腑”,內腑即六腑,包括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
1、手太陰肺經——尺澤:
定位: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
功效:多用於咳嗽、氣喘、咯血、咽喉腫痛,肘臂攣痛,急性吐瀉,中暑、小兒驚風等;
現代:可用於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哮喘、急性胃腸炎、中暑等的輔助治療;
配穴:
配列缺、肺俞:用於咳嗽、氣喘;
配委中:多用於急性嘔吐,中暑等;
按摩手法:食指放在中指上,用中指指腹點按揉運穴位3到5分鐘,以酸脹為宜,雙側,每是一次。
2、手陽明大腸經——曲池:
定位: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功效:多用於手臂痛,上肢不遂,熱病,腹痛,吐瀉,咽喉腫痛,齒痛等;
現代:用於肩肘關節疼痛,上肢癱瘓,高血壓,流感,扁桃體炎,急性胃腸炎等;
配穴:
配合谷、血海:可用於蕁麻疹;
配外關:可用於上肢痿痺;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點按此穴,每次3到5分鐘,每日一次。
3、足陽明胃經——足三里:
定位:小腿外側,鼻犢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處;
功效:多用於胃痛,腹脹,腹瀉,痢疾,便秘,下肢痿痺,失眠,乳癰,腸癰等;
現代:可用於急慢性胃炎、腸炎,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急慢性胰腺炎,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統疾病的輔助治療;
配穴:
配中脘、內關:用於胃脘痛;
配脾俞、氣海、腎俞:用於虛證腹瀉;
配三陰交、神門:用於心悸;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點按此穴,每次3到5分鐘,每日一次。
4、足太陰脾經——陰陵泉:
定位: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功效:多用於腹脹,腹瀉,水腫,小便不利,膝痛,失眠等;
現代:可用於急慢生腸炎、細菌性痢疾、尿路感染等輔助治療;
配穴:用拇指指腹點按此穴,每次3到5分鐘,每日一次。
配足三里、上巨虛:用於腹脹、腹瀉;
配中極、膀胱俞、三陰交:用於小便不利;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點按此穴,每次3到5分鐘,雙側,每日一次。
5、手少陰心經——少海:
定位:屈肘舉臂,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上;
功效:多用於心痛,癔症,肘臂攣痛,頭項痛,瘰癧等;
現代:可用於癔病,尺神經麻痺,肋間神經痛等;
配穴:
配後溪:可用於手顫,肘臂疼痛;
配內關、大陵:多用於癔病;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點按此穴,每次3到5分鐘,每日一次。
6、手太陽小腸經——小海:
定位:屈肘,肘內側,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的凹陷處;
功效:多用於手臂痛,齒齦痛,頸項痛等;
現代:可用於尺神經疼痛麻木,癲癇等輔助治療;
配穴:
配風池、大椎:用於癲癇;
配曲池:可用於肘臂疼痛;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點按此穴,每次3到5分鐘,每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