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五臟六腑之——“腎”

腎——左右各一,位於腰部脊柱兩側。《素問·脈要精微論》說:“腰者, 腎之府。"腎的主要生理機能是主藏精, 主水, 主納氣。 腎藏先天之精, 主生殖, 為人體生命之本原,故稱腎為“先天之本”。腎精貴藏,故稱腎為"封藏之本”.腎精化腎氣,腎氣含陰陽,腎陰與腎陽能資助、協調一身臟腑之陰陽,故又稱腎為“五臟陰陽之本"。腎的生理特性是主蟄守位與腎氣上升。

腎在體合骨, 生髓, 通腦, 其華在發, 在竅為耳及二陰, 在志為恐, 在液為唾. 腎與膀胱由足少陰腎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的相互屬絡而成表裡關係。腎在五行屬水,為陰中之陰, 與自然界冬氣相通應。

(ー)主要生理機能

1. 主藏精

腎主藏精, 指腎貯存、 封藏精以主司人體的生長髮育、 生殖和臟腑氣化的生理機能。《素問·六節藏象論》說:“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精藏於腎而不無故流失, 是其發揮正常生理效應的重要條件。

腎精的構成, 以先天之精為基礎, 以後天之精為輔助。 先天之精是腎精的主體, 後.天之精起充養作用。 先、 後天之精相互資助, 相互為用, 合化為腎精。 腎精所化的腎氣, 主要屬先天之氣, 即元氣。

腎精閉藏於腎, 其中一部分在生殖機能成熟時化為生殖之精有節制地施洩。生殖之精有節制地施洩是腎陰斂藏與腎陽激發相協調的結果,也是腎氣封藏與肝氣疏洩相協調的結果。 若腎陰不足, 相火偏亢, 斂藏不及而激發太過, 可見遺精、 夢交等; 若腎陽不足,陰氣偏盛,激發不及而斂藏太過,可見精冷不育,或宮寒不孕等。腎氣虛衰,閉藏失職,可出現滑精、 早洩等失精的病變; 肝氣鬱結, 疏洩失常, 可見精瘀等排精不 暢的病變。

腎藏精的生理效應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1) 主生長髮育與生殖

指腎精、腎氣促進機體生長髮育與生殖機能成熟的作用。《素問·上古天真論》記述了腎氣由稚嫩到充盛,由充盛到衰少繼而耗竭的演變過程,說:“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三七, 腎氣平均, 故真牙生而長極. 四七, 筋骨堅, 髮長極, 身體盛壯。 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藏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髮去。

腎藏精,精化氣,腎精足則腎氣充,腎精虧則腎氣衰。 機體生,長,壯,老,已的生命過程,可分為幼年期、青年期,壯年期和老年期等若干階段, 而每一階段的機體生長髮育狀態, 均取決於腎精及腎氣的盛衰, 並從“齒、骨、發" 的變化中體現出來,出生之後,機體隨著腎精及腎氣的逐漸充盛,到幼年期,則表現出頭髮生長鉸快,日漸稠密, 更換乳齒, 骨骼逐漸生長而身體增高;青年期, 腎精及腎氣降盛,表現為長出智齒,骨骼長成,人體達到一定高度;壯年期,腎精及將氣充盛至極,表現出筋骨堅強,頭髮黑亮, 身體壯實, 精力充沛; 老年期, 隨著腎精及腎氣的逐漸衰少, 表現出面色憔悴, 頭髮 脫落, 牙齒枯槁等。 腎精、 腎氣不足, 在小兒則為生長髮育不 良, 五遲 ( 立.遲,語遲,行遲,發遲、齒遲),五軟(頭軟、項軟,手足軟,肌肉軟,口軟);在成人則為早衰。

機體生殖器官的發育,性機能的成熟與維持,以及生殖能力等,同樣取決於腎精及腎氣的盛衰。出生之後,由於腎精及腎氣的不斷充盈,天癸隨之產生。天癸,是腎精及腎氣充盈到一定程度而產生的, 具有促進人體生殖器官發育成熟和維持人體生殖機能作用的一種精微物質。天癸來至,女子月經來潮,男子精氣溢瀉,說明性器官發育成熟,具備了生殖能力。 其後, 腎精及腎氣的日趨充盈維持著機 體日益旺盛的生殖機能。 中年以後, 腎精及腎氣逐漸衰少, 天癸亦隨之衰減, 以至竭絕, 生殖機能逐漸衰退, 生殖器官日趨萎縮。 最後, 喪失生殖機能而進人老年期。

臨床上,防治某些先天性疾病、生長髮育遲緩,生殖機能低下或一些原發性不孕不育症, 以及優生優育、 養生保健、 預防衰老等, 也多從補益腎精腎氣著於。

(2)主臟腑氣化

指腎氣及其所含的腎陰、腎陽主司臟腑氣化過程。臟腑氣化,指臟腑之氣的升降出人運動推動和調控各臟腑形體官竅的機能, 進而推動和 調控機體精氣血津液新陳代謝的過程.

腎氣由腎精所化,是一身之氣分佈於腎的部分。腎氣含有腎陰,腎陽:腎陰具有涼潤、寧靜,抑制等作用,腎陽具有溫煦、推動,興備等作用。腎陰與腎陽對立統一, 相反相成,平衡協調,則腎氣沖和.

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本,“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能推動和激發臟腑的各種機能,溫煦全身臟腑形體官竅.腎陽充盛,臟腑形體官竅得以溫煦,各種機能旺盛,精神振奮。若腎陽虛衰,推動、溫煦等作用戒退,則臟腑機能減退,精神不振,發為虛寒性病證。

腎陰為一身陰氣之本,“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能寧靜和抑制臟腑的各種機能,涼潤全身臟腑形體官竅。腎陰充足,臟腑形體官竅得以涼潤,其機能健旺而又不至於過亢,精神內守。若腎陰不足,抑制,寧靜,涼潤等作用減退,則致臟腑機能虛性亢奮, 精神虛性躁動, 發為虛熱性病證。

腎精, 又稱為元精或真精。 腎氣, 與元氣、 真氣概念大致相同, 故為臟腑之氣中最重要者, 稱為臟腑之氣的根本。 腎陰, 又稱為元陰、 真陰; 腎陽又稱為元陽、 真陽。“真”,“元” 等,本是道家或儒家術語,中醫學借用之, 是對先天稟賦的表述。腎因藏先天之精而備受重視,故將腎精、腎氣及其分化的腎陰、腎陽稱為機體生命活動的根本,腎陰腎陽又稱為“五臟陰陽之本”。生理上,腎之精、氣、陰、陽與他髒之精、氣、陰、陽之間,存在著相互資助和相互為用的動態關係。病理上,兩者也相互影響。各髒之精、 氣、 陰、 陽不足, 最終必然會累及到腎, 故有 “久病及腎” 之說。

2.主水

腎主水,指腎氣具有主司和調節全身津液代謝的機能。《素問·逆調論》說:“腎者水藏, 主津液。” 津液的輸布和排洩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生理過程, 腎氣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腎氣對參與津液代謝臟腑的促進作用

水飲入胃,在胃主腐熟、小腸主液、大腸主津的作用下,經脾氣運化,津液或上輸於肺,或“灌四傍”,從而發揮其滋養濡潤作用。 經臟腑形體官竅代謝後所產生的濁液, 或通過肺氣宣發化為汗液排洩; 或通過肺氣肅降輸送至膀胱化為尿液排洩。 可見, 機體津液的輸布與排洩, 是在肺、 脾、 腎、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等臟腑的共同參與下完成的,各臟腑機能的正常發揮有賴於腎氣、 腎陰腎陽的資助與調控。 換言之,腎氣及腎陰腎陽通過對各臟腑之氣及其陰陽的資助和調控,主司和調節著機體津液代謝的各個環節。

(2) 腎氣的生尿和排尿作用

尿液的生成和排洩是津液代謝的一個重要環節。津液代謝過程中,各臟腑形體官竅代謝後產生的濁液,以及胃腸道中的部分津液,通過三焦水道下輸於膀胱,在腎氣的蒸化作用下, 其清者經脾達肺, 重新參與津液代謝; 濁者留而為尿。 尿液的排洩, 主要是膀胱的生理機能, 但依賴於腎陰 抑制與腎陽推動作用的平衡,腎氣蒸化與固攝作用的協調。腎陽虛衰,激發和推動作用減弱,可致津液不化而為尿少水腫; 腎陰不足, 相火偏亢, 抑制作用減退, 可見虛火內炎的尿頻而數。 腎氣虛衰而失其固攝,則見尿失禁。《素問·水熱穴論》說:“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 上下溢於面板, 故為肘腫。 肘腫者, 聚水而生病也。

3. 主納氣

腎主納氣,指腎氣攝納肺所吸人的自然界清氣, 保持吸氣的深度, 防止 呼吸表淺的機能。 肺司呼吸, 呼氣賴肺氣宣發, 吸氣賴肺氣肅降。 但吸氣維持一定的深度,除肺氣肅降作用外,還有賴於腎氣的攝納潛藏。故《難經·四難》說:“撥出心與肺,吸人腎與肝。”《類證治裁·喘證》說:“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

腎的納氣機能, 實際上是腎氣的封藏作用在呼吸運動中的具體體現。 腎氣充沛, 攝納有權,則呼吸均勻和調,氣息深深。若腎氣衰弱,攝納無力, 肺吸人之清氣不能下納於腎, 則會出現呼吸表淺, 或呼多吸少, 動則氣喘等病理表現, 稱為 “腎不納氣”.藏精是腎的最基本機能,而腎主生長髮育和生殖、主水及主納氣等,都是腎藏精機能的延伸。 在認識腎的各種機能時, 必須把藏精作為最根本的機能來理解和把握。

(二)生理特性

1. 主蟄守位

主蟄,喻指腎有潛藏、封藏、閉藏之生理特性,是對其藏精機能的高度概括。由於腎應冬,而冬日 “蟄蟲周密” (《素問·脈要精微論》), 天人一理,比類推理,則知“腎者主蟄”.《素問· 六節藏象論》 說: “腎者主蟄……通於冬氣。” 腎主藏精、 主納氣、主生殖等機能,都是腎主蟄生理特性的具體體現。 《醫學人門·臟腑》說:“腎……為封藏之本.”《醫碥·雜症》說:“腎以閉藏為職。”

腎氣封藏則精氣盈滿,人體生機旺盛;若腎氣封藏失職,則會出現滑精、喘息、遺尿,甚則小便失禁、多汗、大便滑脫不禁及女子帶下、崩漏、滑胎等。 《小兒藥證直訣· 脈證治法》雲:“腎主虛, 無實也.” 充分體現了腎主封藏生理特性的臨床意義.守位, 指腎中相火 (腎陽) 潛藏不露, 以發揮其溫煦、 推動等作用。 相火與君火相對而言。 君火, 即心陽, 心之生理之火, 又稱心火; 相對於心火, 其他臟腑之火皆稱為相火。 生理狀態下, 各臟腑的陽氣稱 “少火”; 病理狀態下, 各臟腑的亢盛之火稱“壯火”。 相火以其所在臟腑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稱謂, 肝之相火稱為“雷火”, 腎之相火稱為“龍火”。君火與相火的關係是:“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素問·天元紀大論》)。即君火在心,主發神明,以明著為要;相火在肝腎,稟命行令,以潛藏守位為要, 即所謂 “龍潛海底, 雷寄澤中”。 心神清明, 機體的生命活動有序穩定, 相火自然潛藏守位以發揮其溫煦、 激發等作用; 腎陰充足, 涵養相火, 相火則潛藏於腎中而不上僭。

2.腎氣上升

食腎位於人體之下部, 其氣當升。 腎氣中含有腎陰、 腎陽兩部分。 腎陽鼓動腎陰, 化為腎氣以上升, 與位於人體上部的心氣交感互濟, 維持人體上下的協調。 若腎陰不足,不能上濟心陰以制約心火,可致心火偏亢;若腎陽虛衰,無力鼓動腎陰上濟心陰以制心火,也可致心火偏亢,臨床常見心煩、不寐等症。前者當補腎陰,後者則應補腎陽。

(三)與形,竅、志、液、時的關係

1. 在體合骨, 生髓, 其華在發

骨,指骨骼,是軀體的支架。骨骼的發育標誌著人的形體的發育,由腎精充養,由腎氣推動與調控。 腎藏精, 精生髓, 髓居骨中 (稱骨髓) 以養骨, 骨骼賴之以生長髮育。因此,腎主骨實際上是腎精及腎氣促進機體生長髮育的具體體現。《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腎生骨髓。”《素問·痿論》說:“腎主身之骨髓。”腎精充足,骨髓生化有源, 髓以養骨, 則骨骼堅固有力; 若腎精不足, 骨髓生化無源, 骨骼失養, 則可出現小兒囟門遲閉,骨軟無力, 以及老年人骨質脆弱, 易於骨折等。

髓分骨髓、 脊髄和腦髓, 皆由腎精化生. 脊髓上通於腦, 腦由髓聚而成, 故 《靈樞·海論》說:“腦為髓之海。”《素問·五藏生成》說:“諸髓者,皆屬於腦。”因此,腎精充足,髓海得養,腦發育健全,則思維敏捷,精力充沛;反之,腎精不足,髓海空

虛,腦失所養,則見“腦轉耳鳴,脛疫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靈樞·海論》).可見,腦的機能雖然總統於心,但亦與腎密切相關。 腦的病變,尤其是虛性病變,常採用補腎填精法治療。

齒,指牙齒,為骨之延續,亦由腎精充養,故稱“齒為骨之餘”。 《雜病源流犀燭·口齒脣舌病源流》說:“齒者,腎之標,骨之本也。”牙齒鬆動、脫落及小兒齒遲等,多與腎精,腎氣不足有關。

發,指頭髮.發的生長,賴血以養,故稱“發為血之餘”。由於腎藏精,精生血,精血旺盛,則毛髮粗壯、濃密而潤澤,故說發的生機根於腎。 《素問·六節藏象論》說:“腎……其華在發.”《素問·五藏生成》說:“腎……其榮,發也。”腎精、腎氣的盛衰, 可從頭髮的色澤、 疏密等表現出來。 青壯年腎精、 腎氣旺盛, 髮長而潤澤;老年人腎精、 腎氣衰少, 發白而脫落, 皆屬常理。 但臨床所見的未老先衰, 年少而頭髮枯萎、早脫早白等,則與腎精、腎氣不足有關,應考慮從腎論治。

2. 在竅為耳及二陰

耳是聽覺器官, 聽覺靈敏與否, 與腎精、 腎氣的盛衰密切相關。 故 《靈樞· 脈度》說: “腎氣通於耳, 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腎精及腎氣充盈, 髓海得養, 聽覺靈敏;反之,腎精及腎氣虛衰,髓海失養,則聽力減退,或見耳鳴,甚則耳聾。人到老年,由於腎精及腎氣衰少,多表現為聽力減退。故說“腎開竅於耳”。

二陰, 指前陰 (外生殖器尿道口) 和後陰 (肛門)。 前陰司排尿和生殖, 後陰主排洩糞便。前陰的排尿與生殖機能,為腎所主,前已敘述。糞便的排洩本屬大腸,但亦與腎氣及腎陰、腎陽的作用有關。若腎陰不足,涼潤作用減退,虛熱虛火內生,耗傷津液, 可致腸液枯涸而見便祕; 若腎陽虛損,溫煦作用減退, 氣化失常, 可見洩瀉或便祕;腎氣虛衰,固攝失司,可見久洩滑脫。故《素問·金匱真言論》說:“腎……開竅於二陰。

3. 在志為恐

恐, 是腎精、 腎氣對外在環境的應答而產生的一種恐懼、 害怕的情志活動, 亦為人之常性。但過度恐懼,可導致“恐傷腎”,“恐則氣下”等病理變化,出現二便失禁,甚則遺精、 滑精等症。 故說腎“在志為恐”。 《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 說: “在髒為腎……在

志為恐”

驚與恐相似, 均為一種懼怕的心理狀態, 且可出現相同的病理變化。 但兩者又有區別:恐為自知,驚為不自知;恐致氣下,而驚多致氣亂.《素問·舉痛論》說:“驚則氣亂。”

4. 在液為唾

唾為口津, 即唾液中較稠厚的部分, 多出於舌下, 具有潤澤口腔, 滋潤食物及滋養腎精的作用。

唾由腎精化生。腎精在腎氣的作用下,沿足少陰腎經到達舌下或齒縫,分泌而出則為唾。故《素問·宣明五氣》說:“五臟化液.....腎為唾。”由於唾源於腎精,若咽而不吐, 則能回滋腎精; 若多唾久唾, 則能耗傷腎精。 故古代養生家主張“吞唾” 以養腎精。

唾與涎均為口津,但同中有異。涎較清稀,為脾精所化,出自兩頰,可自口角流出; 唾較稠厚, 為腎精所生, 出自舌下, 多從口中唾出。 故臨床治療口角流涎多從脾治, 唾多頻出多從腎治。

5. 與冬氣相通應

冬季是一年中氣候最寒冷的季節,一派霜雪嚴凝,冰凌凜冽之象,屬陰中之陰的太陰。 自然界的物類, 則靜謐閉藏以度冬時。 人體中腎為水髒, 有潤下之性, 藏精而為封藏之本。同氣相求,故以腎應冬。時至冬日,人體氣血亦隨“冬藏”之氣而潛藏,故養生家主張冬三月“早臥晚起, 必待日光” (《素問· 四氣調神大論》), 保持心志靜謐內守, 避寒就溫,保持面板腠理致密,同時食用補陰潛陽的膳食,以利陰氣積蓄,陽氣潛藏。冬季氣候寒冷,水氣當旺,若素體陽虛,或久病陽虛,多在陰盛之冬季發病,即所謂“能夏不能冬”; 若患陽虛性慢性疾病如肺病、 心臟病等, 則易在冬季寒冷時復發。

附:腎精、腎氣、腎陰、腎陽的生理作用

腎精,是一身之精分佈於腎的部分,由稟受於父母的先天之精為主體,加之部分後天之精相合而成。 腎精的一部分化為生殖之精, 繁衍生命,為生命產生之本原。腎精的盛衰決定著人體的生長髮育與生殖機 能。 腎精化髓充骨養齒, 腎精充足 則骨骼強壯, 牙齒完堅。腎精化髓通腦,“腦為髓之海”,腎精充盛則腦髓充滿,精力充沛,思維敏捷。腎精不足常見不育不孕,小兒發育遲緩、囟門遲閉,或未老先衰,牙齒過早脫落,精神委頓、 健忘恍惚等表現。

腎氣,即一身之氣分佈於腎的部分,也可以說是由腎精所化的具有推動和調控人體生長髮育、生殖、呼吸、津液代謝等機能的一類極細微物質。腎氣推動和調控人體的生長髮育,使人具備生殖能力,促進與調節全身津液的代謝,並使肺吸入的清氣下納於腎以維 持呼吸的深度。 同時, 腎氣還是人體防禦機能的根本。腎氣不足, 可見發育遲緩、生殖能力低下、水腫尿少或尿失禁、遺精、滑精、虛喘,或衛外不固而易感冒等。

腎陰與腎陽是腎氣的兩種不同屬性的部分:腎陰主涼潤、寧靜、抑制,腎陽主溫煦、 推動、 興奮。腎陰與腎陽協調共濟, 則合化為沖和之腎氣, 推動和調控腎的各種機能活動。若腎陰不足,不能制陽,則相火偏亢,出現潮熱盜汗、五心煩熱、性慾亢進、遺精或夢交、 舌紅少苔、 脈細數等症,治當滋養腎陰, “壯水之主, 以制Sunny"; 若腎陽虛衰,不能制陰, 則虛寒內盛,出現畏寒肢冷、腰痛陰冷、性慾減退,或浮腫,或洩瀉、夜尿頻數、舌淡苔白、脈沉遲無力等症,治當溫補腎陽,“益火之源,以消陰翳”。

腎氣與元氣、 真氣的內涵類同, 在人體生命活動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腎氣所含的腎陰又稱為元陰或真陰,腎陽又稱為元陽或真陽。腎陰是一身陰氣之源,腎陽是一身陽氣之根,所謂“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

腎精、 腎氣、 腎陰、 腎陽都是內涵相對獨立的概念, 其虛性病機也各有特點。 腎精虛與腎陰虛有別: 前者屬精虛而無熱象; 後者屬腎氣中屬陰的部分虛少, 必見熱象。 腎氣虛與腎陽虛不同: 前者屬腎陰與腎陽對等的虛少, 無寒熱之象; 後者屬腎氣中屬陽的部分不足,當見寒象。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多吃鹽百病生,膳食指南中推薦的6g鹽到底是多少?一看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