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本 期 導 讀

精神睏倦,全身乏力,懶洋洋的春日,如何保持神清氣爽?

春日,為什麼易倦怠、乏力?

由於疫情影響,今年的春假格外地長,宅家時每天足不出戶,吃吃喝喝,身心都養懶了。隨著春天的到來,天氣逐漸溫暖,不少人復工後總覺得:人很睏倦,沒有精神,全身乏力,身心都懶洋洋的,腦筋也不想動。

出現這些「春日綜合徵」的原因是什麼呢?

春日萬物復甦,冰雪消融,陽氣升發。《靈樞》提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日陽氣宜生;此時宜順時養生,跟隨天地之氣的變化,升發陽氣,固護正氣。

誠如《內經》所言:「春夏養陽」。然而,今年的氣候大環境溼熱更甚,「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也」,久居南方溼地者,碰上回南天,脾胃之陽氣更加容易被困,很容易出現下列脾陽困守,溼氣留滯的症狀:

1、精神倦怠,神情恍惚:

脾主運化,其主升,能將飲食水谷轉化為精微及津液輸送至腦竅,保證臟腑生理功能。

如若脾氣虛弱不能升清,脾陽不振,則上不得精微滋養而導致頭暈目眩,精神倦怠。

2、肌肉痠痛,四肢乏力:

脾主運化,運化食物、水液。《素問.玉機真藏論》指出「脾為孤髒,中央土以灌四傍」。

脾失健運則精、氣、血化生不足,四肢百骸及筋肉皮毛等組織失養而四肢乏力;脾氣虛弱則水溼內生,在外則身重如裹,肌肉痠痛

3、濁氣內停,便溏洩瀉:

脾胃互為表裡,升降協調;若脾氣虛弱而不能升清,濁氣亦不得下降,濁氣停滯則有腹脹滿悶,下有精微下流而見便溏、洩瀉。

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清氣在下,則生饗洩,濁氣在上,則生䐜脹」。

觀察4點,判斷是否陽氣困守,溼氣重

日常應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陽氣困守,溼氣留滯呢?

1、觀察舌苔:

正常舌象為舌色淡紅明潤,舌苔薄白均勻,苔質乾溼適中,《辨舌指南》指出「舌之苔,胃蒸脾溼上潮而生」。

若出現舌苔粗糙、厚重,舌苔水淋淋或者發黃發膩,嘴巴里似乎有種甜膩的感覺,食慾減退,基本判斷溼氣留滯。

2、觀察大便:

健康人排便通暢,大便成形,不幹不燥,顏色多呈黃色,內無膿血粘液或未消化的食物。

如果出現糞質稀薄,難以成形,甚至呈水樣,或大便中含有較多未消化的食物,或見排便時不通暢,總覺得沒拉乾淨,紙巾反覆擦還是覺得沒擦乾淨,有涉滯難盡之感,或解出的大便粘滯不爽,黏在馬桶上,怎麼也衝不乾淨;以上症狀說明體內溼滯。

3、觀察精神:

健康人足夠睡眠後晨起精神颯爽,很快就投入日常工作中。

如果睡飽以後起床依舊四肢發酸、沒精打采、頭腦昏沉、懶得說話、怠於動作,全身好像剛從外面淋雨回來,毫無清爽之氣,那麼這是身體提示你體內有溼了。

4、觀察唾液和痰液:

脾在液為涎,俗稱唾液,涎出於脾而易溢於胃,健康人的涎具有保護口腔粘膜,潤澤口腔的作用,進食時分泌旺盛。

在正常情況下,脾氣功能正常,涎液化生適量,上升於口淡不會溢位口外。若見涎液異常增多,可見涎液自行從嘴巴流出,大多提示脾陽失守,脾氣不攝。

健康人氣道清爽,偶有咳嗽咳痰。「脾氣散精,上歸於肺」,若脾氣不升,脾陽不振,則有痰飲水溼內生,聚溼成痰,容易出現喉嚨裡總覺得有一口痰,難以咳出。

3招對症解決「春日綜合徵」

陽氣困守,溼氣留滯,不同的人體質不同,身體也有不同的症狀,那麼應該如何對症解決呢?

1、精神倦怠、恍惚:調整睡眠時間

人體是一個整體,要調養生息,順應四時之氣,尚需要規律起居,做到按時睡覺,春日適當調整睡眠時間,有利於陽氣固守及生髮。

如果繼續熬夜,後半夜的消耗是非常耗費臟腑陽氣的,陽氣虛則溼邪易侵,最先表現為脾臟受損。因此拒絕熬夜,合理調整睡眠時間,才能讓臟腑協調。

2、四肢痠痛、乏力:選益氣健脾的運動

溼重難除,應該以健脾為基,脾氣得健,升清適宜,則溼可祛。

宅家族可以選擇八段錦、太極等此類益氣健脾的運動,緩慢的運動,小範圍的力量型輸出,使得酸重如裹的肢體得以舒展,減輕溼噠噠的不清爽感。

另外,四肢肌肉通達,陽氣調達全身,百骸肌肉骨節得陽以溫潤升清,經絡疏通,減輕乏力感。

3、便溏、腹瀉:要管住嘴+升脾陽

脾胃相互影響,胃是直接消化腐熟食物的臟器,健脾的同時不要忘了養胃。首先就要管住嘴了:

一忌過食生猛海鮮、油辣重口,生醃、冷凍之物,這些食物對於胃部的刺激過大,損耗胃氣,膳食合理,宜多食當季新鮮食物。

二忌過飽過食,當已經明顯覺得有飽腹感食物就不要再往裡塞啦,過猶不及,會加重胃部腐熟負擔。

三忌狼吞虎嚥速戰速決,飲食宜細嚼慢嚥,充分嚼碎食物能減輕胃負擔,莫因上班後工作繁忙,就「草草了事」,細嚼慢嚥才能養好胃。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地中海飲食是最佳飲食方式?營養師:不管好壞,比生酮飲食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