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高血壓,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我們的身邊有不少中老年人都可能患有高血壓。很多人都知道高血壓可以引起冠心病和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疾病,一旦出現高血壓需要到心內科看病。但是,高血壓其實與腎臟的關係也相當密切,許多人並不了解這一點,更是對“高血壓腎病”和“腎性高血壓”傻傻分不清楚。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高血壓與腎臟病這對關係密切的“難兄難弟”。
一方面,腎臟是高血壓最常損害的靶器官之一,高血壓長久控制不佳,使腎小動脈硬化、玻璃樣變,腎間質病變、腎小球萎縮,導致腎實質缺血和腎單位不斷減少,對腎臟的結構和功能造成難以逆轉的破壞,最終出現慢性腎衰竭,這種由高血壓導致的腎臟損害稱為高血壓腎病。另一方面,腎臟是調節血壓的重要臟器,腎臟疾病時,如腎小球疾病造成球管失衡或慢性腎衰竭時有效腎單位減少,會造成腎臟無法正常排出水鹽,導致體內水鈉瀦留,繼而血壓升高。此外,腎臟疾病和腎動脈狹窄等原因還會促使腎素分泌及血管緊張素合成增加,同樣引起高血壓,這些由腎臟病繼發的高血壓統稱為腎性高血壓。
由此可見,高血壓可以引起腎臟疾病,而腎臟疾病也可以引起高血壓。高血壓與腎臟病確實是一對關係密切的“難兄難弟”,常常同時存在,如果不加以阻斷,二者又互為因果、進一步互相傷害。那麼,如何減少它們帶來的傷害呢?找到高血壓背後的病因、嚴格控制血壓是王道!
對各種原因引起的血壓升高,都需要積極控制血壓,防止靶器官損害。而對於原發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嚴格控制血壓更是關鍵。根據2010年修訂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一般高血壓患者血壓應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已經發生高血壓腎損害的患者血壓應嚴格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而2017年美國心臟聯合會(AHA)進一步將高血壓的定義嚴格到130/80mmHg。根據JNC7和2017ACC/AHA都認為血壓在120/80mmHg以下才是正常血壓。這種定義的變更,暗示了早期干預以及嚴格控制血壓的重要性。因此,高血壓患者應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已經服藥的患者需遵醫囑服藥,做好血壓水平的監測。同時,高血壓患者還要關注自身變化,是否出現夜尿次數增加、小便泡沫增多、水腫等表現,定期檢查尿常規或腎功能,及早發現高血壓引起的腎臟改變。
而對於青年患者出現的高血壓、平時血壓控制良好的老年人突然出現血壓失控,需要警惕腎臟疾病引起的高血壓。首先應找到血壓變化的準確根源,如慢性腎炎、腎動脈狹窄,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同時,積極降壓依舊不能放鬆,阻斷高血壓與腎臟病的惡性迴圈。。
總之,不管是“高血壓腎病”還是“腎性高血壓”,監測並良好地控制血壓都是必不可少。同時,更要重視定期體檢,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及時控制病情進展,避免疾病給自己和家人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和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