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糞便刺激直腸壁並向腰骶部發送訊號產生排便。如果環境允許,大腦皮層會發出排便的衝動,產生排便反射,使乙狀結腸和直腸收縮,肛門括約肌舒張同時,要有意識地深吸氣,關閉聲門,增加胸壓,減少間隔肌腹肌收縮,增加腹部壓力,促進糞便排出。
人體排便過程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非隨意的,第二階段是隨意的。這兩個階段通過複雜的神經反射完成,任何一階段發生障礙,就會發生大便祕結,排便困難,通常稱為便祕。
引起便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腸道本身疾病,也有全身性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對一個便祕患者來說,長期排便困難,影響日常生活是很痛苦的,為解除便祕之苦,首先進行有目的檢查,找出病因,對症治療。
習慣性便祕,是排便第二階段被阻斷造成的,如精神緊張、工作缺乏規律性等,使正常隨意排便過程被阻斷,久而久之,排便神經反射減弱是習慣性便祕產生的主要原因。為解除便祕之苦,患者要養成一個良好的排便習慣、生活習慣,加強自我保健。
如何做好自身保健:
1、在飲食方面,便祕要養成良好的定時進餐的習慣,膳食中增加纖維食物,如新鮮水果、蔬菜類。吃水果也有一定學問,如飯後馬上吃蘋果不但不能解除便祕,相反易引起便祕;而在飯後1小時吃蘋果則可達到解除便祕的作用。晨起喝一杯涼開水也可防止便祕。
2、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和加強排便功能鍛鍊。最好每日定時排便,如早餐後排便是最佳方案,進餐後,在食物刺激下,形成腸蠕動,使糞便推進到直腸,肛門括約肌鬆弛,糞便排出。定時排便可有意識加強大腦皮質條件反射,加速排便反射活動的產生。不要人為的有意識的控制排便,是避免習慣性便祕的關鍵。
3、藥物治療。頑固性便祕初期階段,可適當用藥物治療,如開塞露、果導、潤滑劑、中藥番瀉葉,還有生物反饋療法,足底按摩、鍼灸等,均可達到防治便祕的目的。正常排便活動有利於人們身心健康,有利於工作,及時排洩腸道有害代謝產物,能預防腸道疾病(如腫瘤)的發生。
影響大便的因素,大家可以捋一捋,了解下:第一是濫用抗生素和消炎藥。當人們生病感染時,不規範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不僅能殺滅細菌,還能殺滅腸道內的益生菌,使腸道菌群失調(益生菌所佔比例越來越小),影響腸道功能。
第二是不正確的使用瀉藥和減肥藥會損壞腸道。如許多減肥茶含有瀉藥成分,通過強烈刺激腸道蠕動,達到“清便排毒”的目的,長期使用會導致腸道蠕動功能減弱,以及功能障礙具有排便功能,所以一旦停止排便,便會形成惡性迴圈。
第三是不良的飲食習慣。暴飲暴食、過早進食、高脂高燒、油炸燒烤、飲食不潔、經常飲酒等會增加腸道負擔,直接危害腸道健康。
第四是工作壓力與心理調適。工作或學習壓力過大,情緒緊張,焦慮、抑鬱、易怒,容易導致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導致胃腸蠕動緩慢,消化液分泌減少,食慾下降等消化不良症狀。
第五是現代人最難改的不良的生活習慣。經常加班、熬夜和不規律的作息,容易導致腸道功能紊亂和腸道微生態環境失衡,導致腸道老化和疾病聚集。吸菸、酗酒和缺乏運動也是影響腸道健康的因素。
#健康科普排位賽##她健康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