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時,生命已經基本過完一半,很多女性在這個階段都很容易出現下肢無力的症狀,人的雙腿是行走時支撐整個身體的器官,如果出現痠軟無力,就會導致人無法正常行走,這會給家庭生活帶來極為嚴重的影響,很多女性也常常會為此而感到恐慌,其實女性50歲後容易下肢無力,從某些角度來看是必然的,多是這3個原因所導致,為了健康,趁早預防。
1.絕經中國大部分女性的絕經時間都在50歲左右,月經停止,身體中受到最大影響的便是雌激素的含量,當絕經開始後,體內的雌激素含量就會發生明顯的下降,而雌激素對於女性的作用,並不僅僅是維持正常生殖功能這麼簡單,雌激素對身體骨代謝產生影響,當雌激素含量減少時,會間接改變身體骨骼中的成分,使骨骼對於有機物的吸收減少,使骨頭變得脆、硬、易折。而且雌激素在肌肉損傷的恢復、抵抗肌肉發炎等方面,都具有明顯的積極效果,身體缺乏雌激素時,就很容易出現肌肉勞損、肌肉萎縮等症狀,而骨骼與肌肉是為腿部提供力量的最主要組織,所以50歲的女人更容易出現下肢無力,但雌激素不能亂補充,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2.體質下降體質下降是50歲易出現下肢無力的主要原因之一,身體中細胞隨時隨地都在發生著替換,隨著年齡的增長,細胞新生的速度會逐漸減弱,身體各器官也會隨之慢慢衰退,這時身體的代謝能力、抵抗能力都會發生明顯的降低,身體已經無法完成對同樣食物的消化,受到一點小風寒就會感冒發燒,此時腿部肌肉也會發生退化,變得鬆鬆垮垮,不再像以前一樣健碩有力,腿部內血管也逐漸出現各種問題,血液粘稠濃度大、血液中代謝雜質多,從而不斷引起腿部出現疼痛感,因此,對於50歲體質下降的女性來說,腿部無力也就是自然會發生的事情了。
3.營養缺失
處於50歲後階段的女性,體內營養缺失會比較嚴重。一方面,身體體質的改變會使體內營養物質流失得更快,尤其是鈣質,這也是50歲後骨質疏鬆高發的原因;另一方面,50歲後,身體代謝能力下降,不僅會減小食物攝入量,身體對食物中有效營養的吸收效率也會降低,所以說50歲後的女性很容易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而當肌肉缺乏蛋白質等營養時,典型症狀就是肌無力,所以50歲後,一定要注意多補充優質蛋白、鈣質等營養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