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全國1億多糖尿病患者來說,管住自己的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很多“糖友”都在抱怨:“這也不讓吃,那也不讓吃,真是一點兒生活樂趣都沒有了!”糖尿病患者不僅要計算每天飲食的總熱量,還要搞清楚不同食物的升糖指數,更重要的還要對所能吃的食物“挑三揀四”,的確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糖尿病患者除了需要考慮“吃”本身的問題之外,還要考慮飲食與服藥及運動之間的關係,這就進一步增加了飲食控制的複雜程度。最近,發表在《糖尿病與營養(Diabetes & Nutrition)》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也許能夠幫助廣大“糖友”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讓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控制更加好操作一些。
這篇論文的觀點,是從“時間營養學”的角度展開了。該項研究的學者發現,無論健康人群還是糖尿病患者,他們的血糖控制水平與就餐時間有著很大的關係。含有同樣品質和熱量的食物,由於就餐時間和就餐順序不同,患者血糖升高的程度也不同。這種情況的發生,與人類自然的生理節律有關。我們的身體對葡萄糖的利用和代謝,也有著週期性的節律變化。簡單來說,我們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在早晨時段是最高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胰島素敏感性會逐漸降低;到了晚間,胰島素敏感性就到了最低點。
由於胰島素敏感性的週期性變化,使得我們吃同樣的食物,吃得時間越晚,血糖升高的幅度就越高。現在很多朋友由於“太忙”,往往不吃早餐,或者早晨胡亂對付一點;同時由於下班晚,晚餐的時間往往也拖得很晚,還有很多人養成了吃夜宵的習慣。進餐時間總體上的延遲,很可能是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的推手之一,也是很多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一個潛在原因。正因為這個原因,有專家提出了讓糖尿病患者“提前吃飯”的建議:
1、在總熱量不變的基礎上,重新分配早、中、晚三餐的進餐比例,不妨從過去的3:4:3改成現在的4:3:3;
2、早餐要儘量吃得好一點,可以安排一些碳水化合物比較豐富的食物,也可以多吃一些蛋白質類食物;晚餐則需要吃得儘量簡單一些,要少吃那些升糖指數高的精製主食類食物;午餐的食物安排可以介於早、晚兩餐之間;
3、儘量將晚餐時間提前一些,更不要推遲吃晚餐的時間,尤其需要改掉吃夜宵的習慣。
研究者們還發現,上述這些原則不僅適用於糖尿病患者。對於那些需要減肥的朋友們來說,飲食結構的調整也可以按照這個辦法來做。總之,“早餐吃得像皇帝,午餐吃得像平民,晚餐吃得像乞丐”,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