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楊醫生,總有些高血壓朋友問我,為什麼才發現高血壓就已經有心臟的病變了?這是怎麼回事,我們到底該怎麼來預防和治療高血壓的心臟病變呢?今天就來跟大家科普一下高血壓引起的心臟病變。
高血壓心臟病變是高血壓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我們都知道,很多高血壓病人在剛開始發現血壓升高的時候並沒有任何症狀,甚至很多高血壓病人還可以長期耐受,血壓長期偏高也沒有任何感覺,如果我們不去測量血壓的話,根本都不會發現有高血壓。曾經我在門診上就遇到過一個高血壓患者,血壓超過200/110也沒感覺,還以為是血壓計出錯了。
實際上,這種情況可能更加危險,長期血壓偏高會“默默”地損害我們的心、腎、腦、眼等各個器官。在心臟方面,血壓偏高會使得心臟的壓力負荷增加,時間久了我們體內的激素髮生變化,進而引起心臟結構的變化,導致心臟肥厚。這就好比我們每天舉啞鈴會把我們的肌肉練得更加粗大一樣。
但心臟肥厚可不是什麼好事。在剛開始出現心臟肥厚可能並沒有任何症狀,因為心臟的代償功能依然能滿足我們身體的需要,但時間長了會影響心臟供血,進而損傷到心臟的泵血功能,出現心慌、胸悶、胸痛、頭暈等症狀,導致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臟疾病的發生。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獲益所以,及早發現是否有高血壓心臟病變就顯得非常重要,我們主要是透過心電圖和心臟超聲檢查來確定的。對高血壓病人來說,建議每年至少要檢查一次心電圖。心臟超聲價格較昂貴,但有條件的也建議最好每年至少檢查一次。
一旦發現有心臟病變,首先就要更加嚴格地控制血壓。一般來說,血壓應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如果已經耐受,最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降壓藥最好選擇具有心臟保護作用的藥物,比如洛爾類、普利類或者沙坦類降壓藥。為安全用藥,藥物的使用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結合自身狀況進行個體化選擇。其實,對於已經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臟疾病的高血壓患者,血壓在130/80mmHg以下才算是達標的。
還應結合個人具體病情,增加其他保護心臟的藥物來延緩疾病的進展。比如冠心病患者可增加阿司匹林抗血栓形成、他汀類藥物穩定血管斑塊等。
長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基礎,這點在任何是否都不能忽視。比如健康、均衡的飲食,尤其是限制鈉鹽的攝入(3~6g/天);適量的運動,要運動,但不要由於運動而感覺疲勞,適可而止;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要經常熬夜,作息規律;平穩的心態,不要患得患失,大喜大悲等等。
此外,除了血壓的控制,使血糖、血脂、體重等指標全面達標更加有利於保護我們的心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