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十、翳風治牙疼

牙疼的原因很多,翳風穴所治的僅限於齒根骨膜炎的牙疼。其病源由藥物治療的合併症。

有齒根骨膜直接受衝撞,或常吹樂器,常含鐵釘,常咬絲線等外傷性的;有細菌由齒髓侵入齒根骨膜傳染性的。症狀是有的化膿有的不化膿,疼痛同樣是自發的,但不帶發作性,是連續的痛。在敲打牙齒時,疼痛就更加劇烈,這是與牙髓炎不同的一點,也是齒根膜炎的特徵。

齒根膜炎,中醫叫風火牙疼。治牙疼的穴位很多,一般針下關,頰車,也有針合谷或足三裡、內庭的,雖然也有一定的效果,但針入以後需要留針十幾分鍾或更長時間才能止痛,而針翳風穴,有針入痛止立竿見影的效果。

翳風 手少陽三焦第十七號穴

定位:正坐位,在耳垂後方,當下頜角與乳突之間凹陷中取穴。以手壓穴則覺耳孔中有牽引性微痛是穴。

針法:用 28 號 1.5 寸針,向前下方直刺入 1 寸,並作輕度旋捻以增強針感。疼痛已止,可立即起針,一般的病人心理希望多留一些時間。實際如針入而牙痛不止時可以久留,此穴針入立即止痛,久留與不留是一樣的。

十一、首尾循經治疔毒

疔毒是一種由感染而發生的外科疾病,多發生在露出衣服外邊的部位,而且都生在穴位各經的起止部位。最易生在手指尖,赤足的人有的生在腳指上、面部。

初起只是一個小紅點,逐漸發生疼痛,伴有噁心、心鬧、頭暈等症狀,血常規檢驗則白細胞增高。

治療的方法,以針刺為最快。因為不論疔毒生在面部和手足都是各經的起止穴位或接近起止穴的各經起止鄰近穴。判定是哪一經,則針其另一端的穴位。如疔毒發生在起端穴則針其止端穴,發生在止端穴則針其起端穴。起止穴或名首尾穴,針入以後,疼痛立止,噁心、心鬧、頭暈等症狀立即消失。20 分鐘後再檢驗白細胞則恢復正常值。

還有在疔毒所起處有淋巴管發炎,一般叫做起紅線。紅線也是與經絡走行一致的,所以章太炎說"經絡就是淋巴"。

治療淋巴管炎的方法也用針刺,用粗針或三稜針在淋巴管的前進的末端扎一針,擠出黑色的血液,其所謂紅線自然消失。如果從發炎的淋巴管上每隔一寸扎一針,並擠出少許黑血,淋巴管炎消失恢復得更快。在疔毒上邊塗點消炎的藥就自然逐漸痊癒。

病例舉要

張 XX女 19 歲學生

忽然在面部起一個紅點,遂即發燒,心鬧,頭暈,噁心,似欲嘔吐,而面部的紅點灼熱作痛。面赤舌黃,脈來沉數,右關尤為明顯。視其面部有黃豆大紅點恰在地倉穴上,病名"鎖口疔"。雖非在胃經的起穴,但是距起穴很近的第四穴,急針胃經的止穴歷兌,針後噁心、頭暈等症狀消失。20 分鐘後再次檢驗血常規,白細胞由第一次檢驗時12000 變為 7000,疔毒已漸愈。翌日複診,一切症狀消失,只在生疔毒的地倉穴尚且有痕跡可見。一般在數日後完全恢復。

十二、四縫穴的效驗

四縫穴在手指食、中、無名、小 4個指頭的第一、二指節橫紋中,通於大腸、心包、三焦、心、小腸 5 個經。手指為神經終末反應靈敏,治病的療效很好。

主治:

小兒疳疾,氣管炎,蛔蟲,消化不良,身體羸瘦,發育不良均有特效。

針刺方法:

穴位面板消毒,用助手由指尖向指根推幾下,然後在第一指節上邊以指捏住,術者則由指根向前推捏,用 26 號針刺入穴上,當即有白粘液隨針而出,擠淨擦乾。每隔 4 天一次,一般 4—5 次可愈。針後白色粘液漸少,即是好的現象,白粘液漸消失,而針出血液則痊癒。

患兒面黃肌瘦,頭髮打縷,食慾不振,視其腹部微脹而捫之有青筋或硬塊,是為疳疾。

一般針一次即食慾旺盛,數次痊癒。

用該法治小兒疳疾,效果極好。對成年人形態消瘦,食慾不振,體重達不到正常標準,依法針之,效果顯著。對哮喘亦有良效。

手指感覺靈敏,人多畏痛拒針。對成年人作解釋勸服,兒童則由其父母強行使之針刺,有的哭鬧拒針,須數人幫助施術。針孔由初針幾次擠出白粘液而變為出血,即痊癒的象徵。

病例舉要:

1.疳疾

李 XX男7 歲

發育不良,面黃肌瘦,食慾不振,頭髮打縷,肚大筋青,是為疳疾。

針其四縫穴4 次,逐漸飲食增進,精神旺盛,舉動活潑。其父半開玩笑地說:"孩子好了,能吃飯,我們受其影響,也食慾旺盛,這可費糧食了。"他雖是玩笑,也是事實。獨生子女為家庭的寶貝,由面黃肌瘦,食慾不振變成能吃能喝,精神活潑,父母一高興,自然也食慾旺盛。

2.氣管炎

孟 XX男 57 歲某工廠經理

患氣管炎多年,冬天嚴重,有時夏天也發作,久治不愈。針四縫穴擠出白粘液不少,但每次逐漸減少,咳喘亦隨之減輕。計針 8 次痊癒,迄今數年一直未發作。

十三、皮內針十法

皮內針最初只用它調整經絡,我們臨床使用多年,積累經驗計有以下十種使用方法:

1.調整經絡,初用測定香,以後用儀器測定,調整平衡。在 50 年代我曾經用經絡現象來預測生死的實驗。即住院病人,瀕於死亡,已通知其家屬作精神準備者,前後計有 6 人,男 3 女 3。其中有的十二經脈在儀表指標讀數最小者並有數經為零,而氣血尚存;有的十二經均很低,只有數經較好但氣血為零;結果前者均轉危為安,而後者皆死亡;說明人身以氣血為主,經絡為氣血的迴圈路,此說頗可研究。

2.一度凍瘡,紅腫癢甚。在瘡面中心埋藏一支皮內針。數日痊癒。

3.疼痛不止,針刺無效時,可在痛點埋皮內針可以止痛。另有一法,例如腰痛不效,讓病人站立,身體隨便向前後左右扭動,在感覺最痛之處埋皮內針,可以止痛。

4.針刺療效不鞏固,在有效的穴位埋皮內針,有助於療效時間之延長。

5.失眠症用其他方法不效時,可在安眠穴埋皮內針。

6.小兒尿床。取雙側三陰交穴。一針由下往上刺,一針由上往下刺,兩針刺入方向顛倒,則療效覺佳。

7.婦人產後乳汁不足,在膻中穴埋皮內針一支,每天用手按壓多次,可促進乳汁的分泌。

8.眼針穴用皮內針埋藏,可延長其療效。

9.減肥 在雙聽宮穴內側耳垂中間各埋皮內針一支,每天用手指按壓多次,平常感覺飢餓時以手按壓數分鐘即不覺飢餓。在每次飯前手壓 5 分鐘。

10.單純膝關節疼痛,在膝上 2寸的範圍內,用手指遍壓,在最痛處埋皮內針一支,可以止痛。但按壓無痛點時則不宜使用。

病例舉要

陳XX 男8 歲

因打冰螺旋,冰忽塌落,驟然驚嚇,夜不成眠,連續六七天不能閤眼。服藥無效,在安眠穴埋皮內針左右各一支,當夜即能安睡。

十種皮內針療法均有病例,不暇一一列舉。

十四、甩針掛鉤療法

面癱初起,不超過兩週的容易治癒。病程越久治癒的機會愈少。病程過久的則形成倒錯現象,看不出哪一側是病側,更覺難治。

對初診病人作下關試驗,可知預後良否。其方法比較簡便,即在患側下關穴針刺,按正常穴位刺入而不能深刺者為陰證(一),能達到應刺的深度為陽症(+)易愈。不能深入的原因是因為上下頜骨有炎症導致領骨錯位阻礙針不得入。

還有雙側面癱,面部肌肉弛緩,無表情,不能瞬目運動,全面部面板變形,就像戴假面具一樣。雙側面癱很少見,數十年來只遇見 5 例,3例治癒,治療時間長達數月。兩例怎麼治也不見好轉,成為後遺症。

鍼灸治療面癱我曾總結並發表十種針刺方法,其中的甩針掛鉤療法效果較好。其法用六寸長針一支,從患側頰車下方進針,先深後淺,能看見針在皮下前進以針尖上對口角至脣邊為度,然後把針向一個方向旋捻,左手輕壓針體部,隔腮看見針尖接近口吻時稍微用力拉針柄,則麵皮皺成深紋數條,一拉一鬆,拉十餘次讓患者自己手捏針柄,初起的數次可愈。病程久的也有一定的效果。

長針在面板表皮下刺入,沿皮橫刺,難度較大,須經過反覆練習,針到一定部位即停止前進而旋捻鍼柄,針尖掛住以後手提針柄向上提十餘次,一提一鬆,然後留20分鐘起針。

這種掛鉤療法能適用胃下垂,由右幽門穴進針,斜向胃左,至與臍相平時即旋捻鍼柄稍用力上提,讓另一人握其足脛向上屈腿推之.其動作和提針一致。將病人的腿屈伸上推3次,然後讓病人自己手提針柄 30 分鐘而起針。

子宮脫垂由維胞(關元旁 6 寸)進針,斜向生殖器方向,旋捻提針屈腿上推,然後提針柄的操作都相同。

維胞穴亦治腎下垂,謂之"三垂療法"。

掛鉤針法,起針時手捏針柄用力甩出,故又名"甩針療法"。

十五、肝腎四穴

中醫對疝氣分為厥疝、盤疝、寒疝、症疝、復疝、氣疝、脈疝七種。大致寒疝,能夠還納,或只有睪丸腫大或下垂者此方有效。如疝氣不能還納,西醫謂之脫腸。肝腎四穴只限於寒疝和氣疝。

肝腎兩經對睪丸關係至為密切。此方選用肝經大敦、太沖、腎經太溪、睥經三陰交四穴。

大敦 肝經第一號穴

定位:在足拇趾上面趾節間三毛之際(此穴一說在足拇趾爪甲角外 1 毫米),針時以手捏拇趾抻拉而針趾節縫處。

太沖 肝經第三號穴

定位:在足背,足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中好像手的合谷,但不能使跖骨張開。

太溪 腎經第三號穴

定位:在足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取穴。

三陰交 脾經第六號穴

定位:在內踝高點上3 寸,在脛骨內側面後緣取穴。

十六、腹結通便

便祕是常見病,亦老年人的多發病。主要是結腸蠕動遲緩,糞便久積結腸不能排出,引起再吸收,使糞中之毒素入血液,上則口燥舌幹頭暈目眩,下而固結不能進入直腸。痛苦之狀不可忍受。

治法:在左腹結穴埋一皮內針,往往當日排便。

腹結 脾經第十四號穴

定位:仰臥,臍旁 4 寸的大橫穴,直下 1.3 寸,上與乳腺相對。

左腹結與下行結腸相適應,皮內針不斷刺激結腸使腸蠕動加快則糞便自然容易排出。

病例舉要:

劉 XX 女 60 歲 家庭婦女

患習常便祕,近來加重,久不排便,導致頭暈口乾舌燥,腹部悶塞,食慾不振,總有排便感而排之不出。曾用開塞露無效,內服麻仁滋脾、承氣湯、桃仁承氣均無效。便祕已一個月,痛苦不堪。來診時有憂鬱表情。在左腹結埋皮內針一支,翌晨排便,疾病如失。滿面笑容來複診,與以調理脾胃之藥而癒。

十七、區域性多刺治腱鞘囊腫

腱鞘囊腫多因抻、扭傷而起,易發於手腕、手背部,有大有小,往往數年不愈,或逐漸增長。針刺治療,其法頗簡便。

刺法:

左手固定囊腫處,用0.5 寸短針,以 28 號為宜,右手持針根據腫囊的大小而酌用針刺之多少。一般在腫處以揚刺即中心一針,四周各一針,腫塊大的還可以沿根部橫刺之。或出粘液,用幹棉球揩之。隔日一次,數次即愈。病例甚多,不勝列舉。

十八、慢性喉炎

慢性喉炎不痛,但音啞,久不愈。

穴名:喇嘛穴傳自藏醫,甚有效。

部位:在背後腋窩縫的縫紋頭。

針刺手法:

初診以毫針刺少商,三稜針刺金津、玉液出血。隔日複診時單刺喇嘛穴,深度 1 寸至 1.5寸因病人肥瘦而異。

手法:少商、金津、玉液點刺出血。喇嘛穴則慢慢旋捻,平補平瀉手法三進三退至5 分鐘。

以後單用喇嘛穴,隔日 1 次。留針 20 分鐘再行前述手法,此手法旋捻要慢,不可使病人疼痛,隔 10 分鐘行第三次手法。得氣時針感下行至手指,再旋捻則上行直達於咽喉,病人感到輕快,再留10分鐘起針。

初診隔日 1 次,一週後每週兩次,繼則每週 1 次。以愈為度。

注意事項:

使聲帶休息,不要大聲講話,更不要喊叫。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並忌菸酒,講話不宜太多。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面板出現"這東西",八成是肝硬化導致的,可別不當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