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應該如何熬才能發揮它的最大功效?
前文我們已經提到中藥煎煮需要選擇正確的煎藥器具、煎藥用水以及加入適當的水量。下面繼續:
4、煎藥前適當浸泡
煎藥前用水將飲片適當浸泡,更有利於藥物成分的釋放,同時又可以縮短煎藥時長,防止煎藥時間過久浪費或者破壞有效成分。
多數藥物一般冷水浸泡20~30分鐘即可,但也有少數例外。以果實為主要構成的藥物,如萊菔子、決明子等可以適當延長浸泡時間至大約1小時。
不同季節,浸泡時間也有所不同意,如夏天因為氣溫較高,應避免藥物浸泡時間過長,導致藥物變質。
5、選用合適火候
煎藥時不能一味貪圖快只用大火熬,一般是先用大火將藥煮沸,然後改用小火使藥液保持沸騰狀態(約半小時左右),讓藥物有效成分慢慢析出,也能防止火候過大將藥熬幹。
一些有效成分不容易析出的藥材,如礦物質(石膏等)、骨角類(龍骨等)、甲殼類(龜甲等)及補虛藥(百合等)宜小火久煎,約1小時左右。
解表藥(如荊芥等)及其他含揮發成分的藥物(如薄荷等)在先用大火迅速煮沸後,只需用小火維持10~15分鐘即可。
6、及時過濾取汁
將湯藥熬好後應趁熱及時過濾藥汁,以防止藥液溫度降低後,藥物中的有效成分被反滲到藥渣中,影響藥物療效。
7、正確煎煮次數
研究發現一劑或者一付中藥煎煮3次後煎出物的重量明顯超過第一次,因此得出結論:一劑中藥反覆煎煮3次後更能將藥物中的有效成分析出。
日常煎藥時,將第一次熬好的藥汁過濾倒入碗中(約飯碗大半碗即可),再向鍋中加入水,重新煎藥,同前面步驟,反反覆覆一共煎煮3次,將3道藥汁倒在一起,再分成3等分分3次溫服。
8、一些特殊煎藥方法
先煎:多指有效成分不易析出的藥物,如前面所講的補虛藥和礦物質、骨角類、甲殼類藥物,應先煎一段時間(約30分鐘左右)再和他藥物一起煎煮。還有一些如烏頭、附子等有小毒的藥物也要先煎降低毒性。
後下:多是含有易揮發成分的藥物,應待其他藥物煎煮一段時間後,再倒入一起熬。
包煎:藥物重量較輕易漂浮在水面,或者藥材呈粉末狀容易使藥液渾濁的藥材,煎煮時應當用紗布包裹後再倒入。
另煎:人蔘、西洋參等名貴藥材與其他藥材同用時,需要另煎取汁後,再和其他藥物煎好的藥汁兌在一起服用,以免造成名貴藥材的有效成分被藥渣吸收,產生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