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分春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是春季的第四個節氣。春分之時,即是春季正半,也是一年之中陰陽各半的平衡點之一。另一個陰陽各半的分界點是秋分。
自春分後,陽熱漸盛陰寒漸減;而秋分過後則恰好相反,是陽熱漸衰陰寒漸盛。
若說陰陽平衡的分割點,聽起來還是比較抽象的。若說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陰陽各半的日子裡,晝夜時間均等。春分以後,白天逐漸變長而夜晚逐漸變短;秋分之後則是白天逐漸變短而夜晚逐漸變長。
中醫常說陰陽,陰為體,陽為用。如果把陰比喻為人體的建築材料,那麼陽就是人體的建築師。
自冬至日起,陽氣初生。隨著時間的推移,陽氣逐漸生長,到了春分這日,可以說是人體的建築師到了“畢業”之時,有了“擔當”之力,並且有能力努力工作,對人體進行改造。
如果說秋冬季節,是人體積累建築材料的時間。春分之後,正是建築師努力工作的時間,也是修復人體的大好時機。
或者說,是我們生命力的爆發點。
面對健康,我們經常做的事情有二:一是提供充足的營養,二是儘量減少疾病。
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提供充足的營養就相當於是為人體提供建築材料,類似於中醫的養陰。減少疾病則需要人體有足夠堅固的城防,這需要我們人體的建築師——“陽氣”來完成。
秋冬季節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建築材料,春分之後則需要我們好好的保護建築師,讓建築師們能全員出動,為築造我們的健康而奮鬥。
也就是說,春分之後,我們養生的重點就在於養陽。
春夏養陽兩步走養陽,是貫穿春、夏兩季的養生重點。
養陽我們可以分兩步走:一是不傷害,二是有益處。
其實這個話題我之前無數次的說過。一定是先做到不傷害,再進一步去做有益處的事。如果一邊養,一邊損,那麼如同狗熊掰棒子,最終達不到養生的目的。
不傷害:主要是注意防寒防風,避免貪涼。比如室內不要過長時間開窗通風,尤其是夜間睡眠期間;不在寒冷的環境下久待;不要吃生冷的食物(生菜,生果,生肉,溫度寒涼的食物,性質寒涼的食物如蘇打水、菊花茶、綠茶、金銀花茶、蒲公英茶、苦瓜、苦菊等)等。
有益處:一是春捂。火的燃燒是由下及上,因此尤其要注意下身的衣物不要過早減少。春捂並不代表要捂出汗,出汗過多反而損傷津液。春捂也不代表要加衣服來捂,只是說不要過早的減少衣物。二是可以適當的吃點辛味的食物,比如生薑、芥末等。三是對於一些陽氣比較虛弱的人來說,可以適當的用一些輔助治療的方法,比如艾灸,但建議您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這裡提醒大家,養陽並不是補陽,更不是多多益善,一定要掌握一個度。自身感覺精力充沛,身體舒暢就是最好的狀態。如果使用過多的溫陽的方法,使得人體蓄積的火力太過旺盛,就會導致陰津的損傷,反而有害健康。
春分前後比較容易出現腹痛腹瀉的消化道症狀。最近門診這類患者也比較多。
春分本是陰陽平衡的時節,但素體陽虛或冬季保暖不當,導致受寒伏於體內,就易於此時發作。
此類患者可以選擇每日晨起服用1-2片生薑(生吃、煮水皆可),或以白胡椒粒、小茴香打碎敷肚臍來進行預防。
若已經出現腹痛、腹脹、腹瀉,自覺胃脘怕冷、胃脘或小腹冷痛、大便水樣或糞便內有不消化的食物、糞便氣味不重等症狀,則可以在正規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如溫胃舒、附子理中丸、良附丸等藥物進行治療。
有些患者素來就有胃中燒灼、反酸的症狀,到了春季,尤其是春分之後更容易加重。
因春季肝木旺盛,肝氣不暢,鬱而化火,損傷脾胃。尤其是平素脾性急躁,肝陽素旺的朋友更容易出現這個問題。
此類患者可以適當吃一些具有疏肝理氣作用的食物,如番茄、青椒、蘿蔔、蓮藕、陳皮等。
還要注意避免食用五類食物:
一是酸味的食物,如山楂、酸梅等;
二是帶餡的食物,如包子、餃子、餡餅等;
三是粥類食物,包括米粥、豆粥等;
四是湯麵、面片湯一類的食物;
五是各種糕點。
後四類食物比較容易消化,導致胃酸激增,尤其是年輕力壯的人更應避免。體弱者並不拘泥。第一類酸味的食物,不但會直接增加胃酸,也不利於春季陽氣舒暢。
但若症狀較重,還是應該及時就診,讓專業的中醫師用藥物來幫您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