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免疫力是人體自身的防禦機制,是人體識別和消滅外來侵入的任何異物(病毒、細菌等),處理衰老、損傷、死亡、變性的自身細胞,以及識別和處理體內突變細胞和病毒感染細胞的能力,是人體識別和排除“異己”的生理反應。那麼,哪些人免疫力差呢?哪些事情會破壞人體的免疫力呢?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又該如何增強自身的免疫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這九類人免疫力最差

1、交際圈子太狹窄

研究證實,一個人結交的朋友越少,身體越易生病,甚至壽命也大受影響。研究人員發現,朋友數目超過6個的人抵抗感冒病毒的能力提高4倍。

2、平日欠下“睡眠債”

經常剋扣睡眠時間會讓身體產生的免疫細胞數量銳減。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相對於每天睡7~8小時的人,每天只睡4小時的人,血液裡的流感抗體只有前者的50%。

3、凡事老往壞處想

研究發現,當悲觀者積極看待生活中的不幸時,體內和免疫相關的白細胞數量會增多,他們的身體狀況得到顯著改善。

4、有話憋在肚子裡

研究發現,喜歡探討問題的夫妻,血壓、心率會降低,而和免疫相關的白細胞數量會升高。

5、頂著重壓過日子

人在喪偶後的一年內最容易生病,一份讓你內心不得安寧的工作也會對免疫力造成深深的傷害。

6、外出常以車代步

有車一族越來越多,大約25%的人已經丟掉了走路的習慣。研究發現,整天開車的人比喜歡走路的人,生病的時間長2倍。美國阿帕拉契州立大學研究指出,每天運動30~45分鐘,每週5天,持續12周後,免疫細胞數目會增加,抵抗力也會相對增加。

7、朋友是個大煙鬼

統計表明,美國每年有3000名非吸菸人員死於肺癌,30萬兒童患呼吸道感染,二手菸對健康的影響毋須多言。

8、過分依賴抗生素

研究發現,一出現感冒症狀就服用抗生素只會讓病毒產生抗藥性,導致更嚴重的感染。

9、不易被逗笑

為何要總是緊繃著臉悶悶不樂呢?加利福尼亞洛馬琳達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發現,大笑能減少“壓力荷爾蒙”的分泌,增加免疫細胞的數量。

六個習慣 悄悄“吃掉”孩子免疫力

過度清潔。醫學上有個“衛生假說”理論,說的是兒童早期受到的感染越少,日後患過敏性疾病的機會越大,反之,一個人小時候接觸的環境越髒,出現過敏的機率越小。所以,對孩子來說,滿足基本的健康環境即可,切忌掉入過度清潔的怪圈,不要限制孩子接觸大自然的行為,偶爾在草坪上“摸爬滾打”未嘗不可。

亂補益生菌。益生菌可以平衡腸道菌群,增強消化吸收能力,但服用太多,反而會影響孩子腸道內菌群的平衡狀態,導致孩子生病。飲食上,可適當給孩子吃一些含益生菌的奶製品,但純益生菌製劑屬於藥物,不可盲目亂用。

飲食過量。“多吃點長得壯”是很多家長的口頭禪,生怕孩子吃不飽。但飲食過量不僅會傷害到孩子脾胃,出現積食、消化不良等問題,還會降低免疫力,變得容易生病。因此,孩子並非吃得越多越好,每天攝入適量谷薯、蔬果、蛋奶、肉類,營養搭配全面即可,少吃高糖、高脂肪而缺乏營養的零食。

喝水不足。充足的水分可以幫助身體排除毒素和廢物,讓免疫系統能夠更好地抵抗感染。因此,白開水是最好的飲料,要讓孩子養成愛喝水的習慣,少喝甚至不喝碳酸飲料。

盲目補微量元素。如果孩子攝入的營養足夠,家長卻還盲目給其補微量元素,會造成孩子微量元素代謝在體內失衡,傷到免疫力。現在孩子吃的營養都比較全面,微量元素並不會太缺乏,只要平時多注意營養搭配,食物中的微量元素完全足夠了。

濫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濫用會導致耐藥性,導致某類抗生素的治療效果下降。所以,孩子生病時,父母不要總是擅作主張給孩子服用抗生素,兒童使用抗生素要嚴格按照醫生指導服用,遵循“能口服不注射”的用藥原則,切勿濫用。

6個“法寶”提高免疫力

貝類+菌菇類。鋅對免疫力有一定的調節作用。貝類食物含鋅豐富,其中,生蠔是冠軍。如果不常吃貝類,也可以吃點菌菇類食物,如牛肝菌、香菇、口蘑等。而且,菌菇類食物除了鋅比較豐富,還有生物活性物質——真菌多糖,有助於提高免疫力。另外,動物肝臟、小麥胚粉、瘦肉、山核桃含鋅也比較多。

肝臟+橙黃色蔬果。動物性食物如肝臟、鵝蛋黃、魚肝油中維生素A含量非常豐富。大家都知道維生素A可以保護視力。其實,它與免疫力關係也很密切,不僅可以促進抗體形成,還有利於維持呼吸道黏膜上皮細胞的完整性,增強抵抗細菌的能力。胡蘿蔔、南瓜、橘子、橙子等橙黃色蔬果中提供的β胡蘿蔔素可以在體內能轉化成維生素A。

深綠色蔬菜+山楂。西蘭花、菠菜、芥藍、薺菜、大白菜、油菜等深綠色蔬菜;山楂、鮮棗、獼猴桃、木瓜、草莓、番石榴等水果,都是常見的維生素C高手。維生素C可以促進抗體形成,抗氧化作用還能減少外界因素干擾人體細胞平衡。

海魚。研究發現,維生素D能增強免疫力,可降低多發性硬化症和糖尿病的風險。維生素D攝入不足會影響身體正常機能。晒太陽是攝取維生素D最便利的方式,但冬季寒冷、衣服穿得多、室外活動少,接觸Sunny少,自身合成有限,最好補充些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鯡魚、鮭魚和沙丁魚等海魚,動物肝臟、魚肝油、雞蛋中含量相對較高。

動物血+肝臟。缺鐵會導致免疫細胞數量減少,進而影響抗體產生,導致免疫反應缺陷。不過,補鐵最好不要用菠菜、幹棗、木耳等植物性食物,吸收率較低。紅肉、動物血、肝臟等動物性食物富含血紅素鐵,吸收率高。紅肉可以每天吃,推薦每天攝入40~75克(生重);動物肝臟最好每月吃2~3次,每次25克左右即可。

牛奶+雞蛋。人體維持自身免疫力的過程中,抗體是必不可少的“武器”。而蛋白質正是形成抗體的物質基礎,飲食中缺少蛋白質會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

蛋白質豐富的食物有很多,牛奶及其製品、雞蛋、畜禽肉、魚、蝦、大豆等都是優質蛋白的良好來源。牛奶可以每天喝300毫升,大約1~2袋,雞蛋1顆,畜禽肉每天40~75克,魚蝦每天40~75克,一把大豆(30克左右)或相應的豆製品均可。

提高免疫力的12個辦法

1.斷食。偶爾試試斷食一兩天,只喝不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保護免疫系統的作用。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研究人員發現,雖然斷食會餓死體內的一些健康白細胞,但當你重新開始吃飯,白細胞的數量就會立刻回升,且比之前有所增加。日本一家建築公司每年為職員提供兩次斷食的機會,以此促進員工的健康。

2.聽音樂。音樂不僅能夠鎮痛、減壓,還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其效果甚至比術前使用的藥物更好。喜歡聽音樂的人,體內自然殺傷細胞數量更多,因此對抗細菌、感染甚至癌細胞的能力也更強。

3.規律性愛。保證至少每兩週一次的性愛,可以使體內免疫球蛋白A水平提高30%。免疫球蛋白A是一種抗感染免疫的主要抗體,能夠防止病原體侵入人體。賴在床上相互擁抱或一起看影片消磨時間,也可以提高體內有抗病能力的T細胞抗體的數量。

4.補黃芪。中藥幾百年的使用歷史證明,黃芪對增強免疫系統有益。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系研究也證實,作為一種日常飲食中常見的補充劑,黃芪具有抗菌和抗炎的雙重功效。

5.在森林中散步。日本研究發現,人們身處郊區,並注視欣賞周圍的綠色風景20分鐘,能夠使皮質醇水平下降13.4%,並起到緩解壓力的作用。由於皮質醇水平過高會損害免疫系統功能,因此,這種“森林療法”有助於整體免疫力的提高。

6.喝椰油咖啡。椰油由中鏈脂肪酸構成,該物質可以使人對糖的依賴度降低,阻止脂肪在體內積存,並由此達到加快新陳代謝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7.蒸桑拿。澳洲一項研究發現,一週兩次桑拿可以使感冒機率減半,不過你一旦患上感冒,在緩解症狀和縮短康復時間上,桑拿就無能為力了。

8.品綠茶。綠茶中的抗氧化劑不僅是非常好的“身體清潔劑”,更是提高機體免疫力的重要因素。它們能夠對抗導致身體虛弱的自由基,且能穩定血壓、保護心臟。

9.接吻。美國紐約大學研究發現,在接吻時,微生物的相互傳遞有助於加固免疫系統,特別是對孕產婦來說。

10.喝紅酒、吃藍莓。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研究發現,紅酒、藍莓以及紅葡萄含有的白藜蘆醇和紫檀芪(一種抗菌成分),如果與維生素D相結合,就會為你築起一道免疫防線,讓你遠離抗生素,以及因抗生素濫用可能導致的耐藥性。

11.社交。美國心理協會的研究發現,遠離孤獨,身處人群之中可以加快身體的康復速度。此外,研究人員發現,慢性病和孤獨之間存在內在聯絡,在生活環境中被孤立將會使壓力倍增,並減慢免疫系統的反應速度。社交能力較強者在遇到健康問題時,康復和生存的機率會高出50%。

12.喝優酪乳。美國健康協會的一項研究發現,優酪乳可以使“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降低,並將尿路感染的風險降低47%。某些優酪乳中所含的益生菌,更可以大幅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益生菌中含有的碘元素,也能夠幫助調整和平衡甲狀腺的免疫功能。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今日寒露,記住十個一,深秋不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