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我們都知道腎不能虛,虛則易衰老,卻不知脾更不能虛,虛則百病叢生。所以,一般患病不容易康復的人,多數是脾虛!

脾氣通於口,脾氣和順,則口脣能納五穀、化精液。我們每天要吃飯喝水,飲食進入身體,全都要依賴脾的運化功能以氣化成精微物質,才能營養全身。

【1】若脾有病,3點眼睛可見

01 按脣色診斷:脾有病,則脣色發黃、發暗,會影響消化吸收功能。

02 按面部診斷:脾應於鼻頭,鼻頭色黃,必屬脾虛。

03 按手掌診斷:掌中間及大魚際對應脾,若手掌發暗,亦是脾虛之相。

【2】脾虛,有4類病狀表現

01 女子:會月經減少,甚則閉經、不孕。

02 兒童:會面色萎黃,精力不足。

03 成人:會眼澀、視物模糊、四肢乏力、思維遲鈍、精神不振、注意力、記憶力下降。

04 久病不愈:一旦患病,不能大小輕重,都不容易康復,甚至久治不愈。

【3】牢記5點,四季皆可養脾

01 養脾,先要好情緒。

從中醫來看,肝屬木,脾屬土。木本克土,肝不鬱,則脾不虛。因此說,養脾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儘量減少發脾氣,這是舒肝養脾的一個重要因素。

02 養脾,可食些溫性的或燥性的食物或中藥。

脾喜燥惡溼,喜溫惡寒。平時可食用肉桂、丁香、花椒、小茴香、白芷、乾薑、山藥、小米粥等。

03 養脾,香可醒脾,可食用炒香的食物。

如炒花生、炒瓜子、烤地瓜、烤饅頭等,讓脾舒暢。

04 養脾,勿過食生冷。

特別小孩子,從小就要注意勿過食生冷,包括不少瓜果、冷飲等,因為會傷損脾陽。

05 養脾,中醫溫陽之法,最合於養脾之需。

如用艾灸、天灸,補脾特效穴“公孫穴”,有補脾和胃,調心安神之功。中醫現代天灸器具化,如天灸罐、天灸貼,讓養脾也非常便捷。

總之,平時自己注意觀察身體脣、鼻、手這些部位的變化,可以直觀地感受到脾氣是否和順。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吃麵是養胃還是傷胃,麵條怎麼吃才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