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關於認知症,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老年痴呆,以下這些知識,你都瞭解嗎?

老年人年紀大了,記性不好是正常的?

痴呆是老年人才會有嗎?

父母得了老年痴呆一定會遺傳給子女嗎?

父母被診斷為老年痴呆後還有可能康復嗎?

上面這些疑惑,如果你不是十分了解,沒關係,可以看看由上海交通大學附屬醫院老年科主任醫師李霞醫生寫的《幫我記住這世界》這本書。

本書是一本介紹認知症的醫學普及讀物,認知症中比較被人們所熟知的當屬阿爾茲海默症,但它又不僅僅是指阿爾茲海默症。

此書講述了發生在老年精神科的32個真實故事,且每個故事都配有生動直觀的漫畫。

透過這些故事,我們會對認知症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標準、治療方法和科學照護等方面的知識有更多瞭解,做到早知道、早治療,更能在此後慢慢學會從容看待我們每個人終將面臨的老年。

01 老年人的記憶衰退應重視

我的外婆去年10月因生活不能自理、無法控制地在家裡隨意大小便,而被家人送去我們當地的安寧醫院住院治療,被醫生診斷為重度阿爾茲海默症。

直到此時,家人才意識到外婆的痴呆好像確實越來越嚴重了。

然而,早在幾年前,外公去世後沒多久,我就注意到外婆的忘性越來越大,不僅會同樣的問題在十幾分鍾內反覆問六遍而不自知,而且還會經常找不到自己的東西后就認為是被家人偷了,而指責家人。

當時我正好在讀研,研究的方向就是老年心理學,我察覺到外婆的異樣,馬上就建議爸爸媽媽帶外婆去醫院看看。

可得到的迴應卻是:“老年人嘛,記性不好是正常的。”

就這麼著,外婆的病情一直拖著,越拖越嚴重,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

在書中,李霞醫生也提到了同樣的困擾,很多老年人被家人送來就診時,基本已是阿爾茲海默症的中重期。

然而,像痴呆這樣的疾病,由於它具有不可逆性,應早發現、早干預,治療的效果才會比較好。

通常,伴隨著記憶力不好同時發生的,還有一些精神行為問題,比如情緒不穩定、性格變化或猜疑等。

家人一定要多注意,不要因此而否定老人,認為她們的這些行為問題是品行不好而指責她們。

所以,當家中老人出現記憶下降等情況時,一定不可忽視,一定要帶他們及時就診,否則最終受苦的也還是照料者。

02 痴呆不是老年人的專利

提到痴呆,我們通常會想,都叫老年痴呆了,那肯定是老年人才會患上痴呆症呀。

其實不然。

你知道世界上被診斷為痴呆症的最年輕患者才多大嗎?

上文裡介紹過,認知症除了阿爾茲海默症外,還有很多種,其中一種不算少見的是額顳痴呆。

因而,在醫學上有個專業名詞,叫早發性痴呆,這就證明痴呆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

在韓國電影《我腦海中的橡皮檫》裡,女主角就是早發性痴呆患者。

她結婚後沒多久,才27歲,就被診斷為阿爾茲海默症。

到後期,她由於記憶衰退,對著丈夫叫出了前男友的名字,而且嚴重時還大小便失禁。

即便這樣,他的丈夫也對她不離不棄,可她最終還是因患阿爾茲海默症而離開這個世界。

看到這裡,也許你會害怕,會回憶起自己也有健忘的時候,擔心自己是不是也是早發性痴呆患者。

但不用擔心,雖然痴呆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但總體來說,95%的病例還是發生在老年期,且年齡越大,認知障礙的發生率越高。

03 痴呆不一定會遺傳

如果父母不幸得了痴呆,是不是會遺傳給我?

這不是一個閉合問題,而是要看情況而定,需要綜合考慮以下因素:

1. 看父母患痴呆的年齡。如果父母是在60歲左右患病,子女會遺傳的機率大一些;如果是在85歲以後患病,機率就要小一些。

2. 看父母患的痴呆是什麼型別。一般而言,“退行性病變”,如阿爾茲海默症、額顳痴呆及路易體痴呆等,越早患病,遺傳給子女的風險越大。而其他型別的痴呆,如神經梅毒、血管性痴呆等,不一定會遺傳。

3. 看家人是否攜帶致病基因。患者如果是因為某個基因變異或突變導致患病,他的家人如果也攜帶了這個基因,就幾乎100%會患病,但這種型別佔所有痴呆型別不到1%。

4. 大多數情況下,父母患了痴呆,子女患病的機率也會相對高些,子女可做相關的遺傳檢測來確定風險。但現有的科學水平,只能確定相對風險的結果,並不是檢測出風險就一定會患痴呆。

但可以確定的是,現在醫學界對疾病的診斷已經有了較大的進步,早期診斷已經有很多種方法,甚至對於早期干預的效果也得到了較大提升。

認知症如果能早發現、早治療,可以幫助患者推遲進入到嚴重狀態的時間,不僅可以幫助患者延遲生命,也能為患者和家人留下更多美好時光。

04 得了認知症,也不要放棄治療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得了阿爾茨海默病,就無法逆轉、無法救治了,只能看著患者一天天衰老下去,最終離我們而去。

但其實,痴呆的不可逆性,主要是指患者的記憶能力無法回到從前沒有生病前那般好,然而,患者的生活能力卻能在治療後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生活質量也能因此提高。

我的外婆雖然在住院前因為痴呆出現了一些精神行為問題,生活無法自理。

每當我父母要喂她吃藥或者吃飯時,她總會幻想我父母是在害她,是在喂她吃毒藥。

所以她拒絕吃藥、拒絕吃飯。沒辦法,我父母為了幫她換個環境,把她送去我三姨家。

可是在三姨家,她也不好好吃飯,不能正常大小便。

大家實在沒招了,才決定把外婆送去安寧醫院治療。

但她住院一個月後,這些行為經過治療都逐漸消失,最終經過醫生同意,我們還是把她接回了家。

這次回來,爸爸媽媽都還很欣喜,覺得外婆的情況比住院前好太多。

住院前醫生都說她的情況可能會越來越嚴重,我們大家還很揪心,尤其是我四姨。

在外婆剛住院的那幾天,四姨去看外婆,外婆居然忘了四姨是誰,一直叫不出四姨的名字。

四姨一出病房後,馬上就難過得流淚。

現在我們每次回家去看外婆,第一個問題就是問外婆,“你還記得我是誰不?”外婆都能準確無誤地馬上回答出來。

而且,她現在也能聽我父母的話,認真吃飯、好好吃藥。

儘管,她的記憶還是很差,但我們也會根據醫生的囑咐,在家鍛鍊她的記憶,諸如陪她一起做100減7,再減7這樣的計算題。

正如李霞醫生在本書的最後一個故事中總結的那樣:

“阿爾茨海默病儘管還沒有逆轉的方法,但是儘可能延緩認知退化的程序,維護生活功能,減少抑鬱等精神行為問題是可以努力做到的。

就算是認知功能減退,但只要不到最重度的階段,患者還是有學習能力的,只是需要更多耐心和鼓勵,甚至需要專業康復團隊的支援。”

知乎上一位網友曾談到:“阿爾茨海默症是一個明明正在被千刀萬剮,卻並不感到疼痛的病”。

但根據我對我外婆的瞭解,當我外婆意識清醒時,她其實很痛苦,她能感覺到現在的她,什麼都做不了,是在給子女增添負擔,所以,她非常希望自己能早點離開。

相信每一位患上痴呆的老人,心裡都或多或少會對家人感到內疚。

就像《阿茲海默》歌裡那句歌詞描述的那樣:

“不要當我的女兒

不要當我的愛人

遺忘是一種很幸福的殘忍

我不想讓殘酷顯得如此幸福”

只願痴呆患者的家人們都能給與她們相應的鼓勵與支援,不放棄對她們的照顧與治療,讓老人最後帶著尊嚴與溫暖離開這個世界。

5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打破蛋白質認知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