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導 讀
身體總有除不盡的溼氣,也許是你的脾臟負荷過重了
脾臟是位營養師,為什麼這麼說?咱們直接進入主題,先講它的第1個功能——脾主運化。
脾主運化,主要涵蓋兩層意思,一是運化水谷精微,一是運化水液。
運化水谷精微
水谷精微是指從水液和食物中吸收進來的營養物質,脾臟具有將有形的食物,提煉成無形的氣的作用,並能為全身提供營養支援。
《醫述》裡記載:「食物入胃,有氣有質,質欲下達,氣欲上行,與胃氣燻蒸,氣質之去留各半,得脾氣一吸,則胃氣有助,食物之精得以盡留。至其有質無氣,乃縱之使去,幽門開而糟粕棄矣 」。
這段話的意思是指:吃進去的食物,是有氣體和實質的,氣體往上走,有形之質往下走,在胃氣的燻蒸作用下,這些氣、質中的營養物質能夠各保留一半,倘若得到脾氣的吸收,胃氣有了助力,食物裡所有的精華就都能夠被保留下來。隨後幽門開啟,把剩下的糟粕之物排洩出去。
脾從食物中吸收、提煉營養的過程,可以看成是「埋鍋造飯」的過程,脾臟就是那一口鍋。要做飯,不僅要有鍋,還得有火,這個火就是腎陽。當食材、鍋、火源具備齊全了,身體的營養也就能夠供應到位。
飯做好了,就該把它輸送到全身去,營養全身。脾胃,就是這樣把吸收的營養物質,輸送給五臟六腑、四肢百骸。
運化水液
運化水液是指:脾能夠吸收、輸送、散佈水液,防止多餘水液在體內停滯。
若脾胃虛弱,運化失職,導致水液停滯,就會在人體內形成溼氣、痰飲等病理產物。因此,當體內痰溼水氣過重時,應該首先考慮是不是脾胃出了問題。
為什麼現代人溼氣重?
現代多數人體內都有溼氣,為什麼你的身體裡總有那麼多溼氣,用盡各種祛溼方法,都排不完呢?首先,我們來看看脾臟每天都在經歷些什麼: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大部分人每天吃得比較豐盛,除了一日三餐外,還有零食、點心、咖啡、奶茶、巧克力等高熱量的食物。
脾胃不斷從中提取水谷精微,然後運輸到五臟六腑中去,但此時五臟六腑的營養需求已經達到了飽和狀態,沒辦法再繼續吸收了。
富餘的營養,無處可去,就只能排洩出去,但我們每天排洩的量都是有限的,再多餘的,就只能靠運動來消耗掉。但現實中,很多人是不愛運動的,每天又源源不斷的攝入食物。
這樣的飲食習慣,早已超出了脾臟運化的極限,無形之中給脾胃增加了負擔。長期如此,脾胃受損,體內津液代謝障礙,便導致肥胖、痰溼停滯體內等情況。
如何祛溼?
人體排溼的渠道有三個:大便、小便、出汗。前面也提到過,通過二便來帶走體內富餘水分是很有限的,其中有些人還有便祕的情況,那就更不利於排溼了。
最後還剩一個排溼途徑,那就是排汗。 運動量少的人,自然是沒辦法通過出汗來排溼的,現在很多人完全是可以做到一年四季都不出汗的。
夏天是個容易出汗的季節,但不管是上班族還是學生黨,大部分時間都呆在空調房裡,因此也很少有機會出汗。
溼氣重的人本身就容易肢體困重、睏乏、氣短、沒精神,因此這類人群多數是不愛運動的,又談何靠排汗來祛溼呢?
該排的汗沒有排出去,最終就只能轉化成溼氣,困在身體裡邊,還會反向影響脾胃的運化。
因此,在我看來多運動、多出汗,是解決現代人溼氣問題的最好方案。什麼時候開始運動了、出汗了,其實就是無形之中在排溼了。
上節課我建議大家用導引按蹻足三裡來祛溼降濁,但一個穴位功效再好,也是有極限的。如果您每天都胡吃海塞,也不增加運動量,然後就指望著用這一個穴位來幫您調理好,那是不太切合實際的。
導引按蹻只是一個輔助作用,要真正祛溼,還得從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抓起,這很關鍵。
導引按蹻健脾和胃
最後,再給大家推薦一個可以幫助脾臟升清的穴位——太白穴。
太白穴是足太陰脾經的原穴,具有清熱化溼、健脾和胃、升清潤燥的作用。對脾虛完谷不化、腸胃腑熱等有很好的療效,常用於:口乾舌燥、小便黃、大便乾燥、腹脹洩瀉、消化不良等症。
在跖區,第1跖趾關節近端赤白肉際凹陷中。
操作方法
太白穴要怎麼用?導引按蹻的操作方法很簡單,只要掌握輕、靜、向3個要點即可。
用中指指尖輕輕點按太白穴,指尖朝向腳後跟方向,保持靜止不動,維持30-60分鐘即可。
自己導引按蹻太白穴,可能有點困難,可以讓家裡人幫忙導引。如果只能自己操作,可以把一條腿架到另外一條腿上,其實就是蹺二郎腿,找好比較舒適的姿勢,然後再進行導引按蹻會比較輕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