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書學習過程中,我對吳茱萸這個藥頗為費解,不大能清楚的感覺到吳茱萸的功效到底是什麼。早在學習中藥學時候,我就誤以為吳茱萸和山茱萸是一個東西,後來看書才知道。吳茱萸散寒止痛、疏肝下氣、助陽止瀉,主要用於治療陽明寒嘔少陰利還有厥陰頭痛。
山茱萸功效則為補益肝腎、澀精縮尿、固經止血、斂汗固脫,主要用於治療遺精滑洩、遺尿尿頻、腰膝痠軟頭暈耳鳴、汗多欲脫、崩漏經多等。兩個“茱萸”是完全不一樣的。當我把目光集中在吳茱萸身上時候,我就在想,吳茱萸散寒止痛、疏肝下氣、助陽止瀉三個功效之間有什麼聯絡呢?甚至,吳茱萸的功效是否真的是這三個呢?其他的本草書怎樣論述吳茱萸?
關於其他本草對於吳茱萸的論述,引述如下:《本經》: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溼,血痺,逐風邪,開腠理。
《別錄》:主痰冷,腹內絞痛,諸冷,實不消,中惡,心腹痛,逆氣,利五臟。
《本草綱目》:開鬱化滯,治吞酸,厥陰痰涎頭痛,陰毒腹痛,疝氣血痢,喉舌口瘡。咽喉口舌生瘡者,以吳茱萸為末,醋調敷兩足心,一夜便愈。
《本草便讀》:吳茱萸,辛苦而溫,芳香而燥,故為肝之主藥,而兼入脾胃者,以脾喜香燥,胃喜降下也。其性下氣最速,極能宣散鬱結,故治肝氣鬱滯,寒濁下踞,以致腹痛寒疝瘕等疾,或病邪下行極而上,乃為嘔吐吞酸胸滿諸疾。
《中醫驗方匯選》:咽喉口瘡,不論輕重虛實,用吳茱萸八錢,分作兩份,一份生,一份炒,共為細末,用好醋熬滾,與藥末合勻,做兩個藥餅,貼患者兩腳心(輕者可用四錢作一個餅,男左女右貼一隻腳心),貼後用油紙蓋住藥餅,不使藥津外透,再以布條纏住。
《太平聖惠方》:下痢水洩,吳茱萸炒、黃連炒,各二錢,水煎服。未止再服。
《李克紹中藥講習手記》:除冷痰素水。
所以可以大致看出吳茱萸的功效不離:可降氣、可開滯、可溫中、化肝經寒濁。然而亦不清晰,結合《傷寒論》中的吳茱萸湯來理解。吳茱萸湯也頗令我困惑。其在《傷寒論》中一共出現了四次。分別如下:一: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
二:嘔而胸滿者,吳茱萸湯主之。
三:少陰病,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四: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吳茱萸湯的組成是:吳茱萸、人蔘、生薑、大棗。
第一條主要是吳茱萸湯應用的上焦中焦之辨,吳茱萸湯證與小柴胡湯證都可以見到胸滿、嘔吐。首先要明確,二者嘔吐的原因不同,小柴胡湯的嘔吐是自外而來,所謂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吳茱萸湯的嘔吐則是自內而來,或是肝寒犯胃、或是胃中本就有冷痰。但是吳茱萸湯證的描述比較簡單,只有食谷欲嘔、嘔而胸滿、乾嘔吐涎沫等描述,小柴胡湯條文中偏有: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所以導致有時候兩者的誤用,仲景也在這裡講:用吳茱萸東加劇表明本應是上焦之嘔,不是中焦之嘔。
第二條中,關於嘔和胸滿的關係,有醫家提出:嘔而胸滿,是先嘔後胸滿,不同於小柴胡湯,小柴胡湯是因為胸脅苦滿而嘔。我姑且放在這裡,也不知吳茱萸湯嘔和胸滿的關係到底怎樣?不知先後出現是否明顯?不知小柴胡湯是不是嘔吐與胸脅苦滿總是同時出現並有因果關係?
第三條主要與四逆湯區分,四逆的意思是四肢逆冷,這裡的逆冷只是手足逆冷,表明腿臂尚溫暖。煩躁欲死表明煩躁程度非常重,不同於一般的心煩、煩躁,我認為這裡的煩躁不是心煩而是胃煩!不但吐利主要是胃的症狀,就連手足逆冷也是心下痞塞阻礙了氣血升降,陽氣輸布。有醫家指出:夏月霍亂吐瀉證,吐利後間有手足厥冷,煩躁等證,世醫以為吐利後是虛寒證,連進四逆、附子、理中等,反增煩躁,心下膨滿痞塞者,非虛塞證也,宜用吳茱萸湯。以吳茱萸之苦味,壓心下之痞塞,則陰陽通泰,煩躁已,厥冷回!說的確實是非常在理。
第四條是吳茱萸應用的很廣泛的一條,即乾嘔吐涎頭痛,用吳茱萸湯。看漢方醫案,關於此條症狀的描述還有:頭痛,以手自擊其首,人以為狂,頭痛則嘔,另外,還有一個重要表現就是:腹大攣,即心下痞硬。我認為這條補充非常有用,增加了吳茱萸湯證的可辨識性!
看完了這四條條文,發現吳茱萸在真正應用時候,功效主要在於消痞散濁、溫中下氣、開中止痛!
但是,還有一個方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就是溫經湯。
問曰: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少腹裡急,腹滿,手掌煩熱,脣口乾燥,何葉?
師曰:此病屬帶下。
何以故?
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
何以知之?
其證口脣乾燥,故知之,當以溫經湯主之。
溫經湯方:吳茱萸三兩、當歸、川芎、芍藥各二兩、人蔘、阿膠、牡丹去心、生薑、甘草各二兩、半夏半升、麥門冬一升去心。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三服。亦主婦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來過多,及至期不來。
溫經湯溫經化瘀,然而人蔘、阿膠、生薑、甘草等溫中補虛之藥只用二兩,當歸、赤芍、川芎、丹皮等化瘀之品也只用二兩,而吳茱萸的用量竟然是三兩,之前聽過陳明老師講課,陳老師就認為仲景一定會選用一個恰好對症的藥,吳茱萸雖然可以溫中,但是它有沒有活血的功效呢?我認為是有的。諸種版本的方劑學對於本方中吳茱萸的作用千篇一律的歸於散寒止痛,原因是本證出現少腹裡急。我認為在這裡吳茱萸的作用首先不離溫中,第二吳茱萸可以下氣,第三吳茱萸可以除血痺。吳茱萸下氣,除血痺在本經中就有提到,後人再不提了。查了下藥理學課本,只說吳茱萸可以抗潰瘍、鎮痛、降血壓(擴張外周血管)。也很少有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