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大家好,我是一名從業多年的內科醫生。咱們老百姓過日子一日三餐,餐餐都不能少。飯桌上的美味佳餚都離不開“油”的輔助,我們中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各個地方都有各個地方的飲食特色。所以在食用油的選擇上種類繁多,如植物油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茶籽油、橄欖油、米糠油、芝麻油、亞麻籽油等。如動物油有豬油、牛油、羊油、雞油、魚油等。那麼從大方向來比較,植物油與菜籽油到底哪種更健康?該怎麼正確選擇呢?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談談這個話題。

油脂對人體的重要性

在普通人眼中一日三餐所用到的看似簡單的食用油,其實在醫學上大有說法。油脂它不僅賦予食物美味,同時它也是維生素E的良好來源,像我們人體必需的脂溶性維生素A、D、E、K只能依靠攝入膳食中的脂肪來吸收。所以油脂也是等同於蛋白質、糖一樣,是我們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完全不吃油是不可能的。現在依然記得小時候住在我家後邊的鄰居,他家生了8個孩子,兩個大人又不是好的勞動力,每年只能在那幾畝地上做文章,是我見過我們村最窮的人家,所以生活上非常的拮据,三餐炒菜幾乎是不放油的,大概就是拿個筷子在油瓶裡蘸一下然後在鍋裡滴一下,所以他們一家包括孩子都是面黃肌瘦,營養不良,在田裡勞作時一袋百來斤的稻穀都背不起。

為了保證正常的生命活動、預防營養素缺乏和減少慢性疾病的發病風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就曾建議,烹呼叫油量為25g~30g。即使是對於需要增加總能量的特殊人群,如孕婦和乳母來說,脂肪的供能比也同樣要求佔總能量的30%以下。那麼油脂它是一個總的大綱,按照結構,大致可以分為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注意,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相關慢性病的發病風險就會增加。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居民膳食參考攝入量(2013版)》都建議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應小於總能量的10%。飽和脂肪酸可以從日常膳食中肉、蛋、奶等動物性食品中獲得,也可在體內合成。而對於保護心腦血管健康的多不飽和脂肪酸,比如α-亞麻酸(Ω-3)和亞油酸(Ω-6),則大部分來源於植物油。

植物油和動物油該選哪種更健康?

注意,《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就曾明確地提出,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要均衡,由此可見只吃一種油並不科學,所以我們首先要弄明白的第一點就是“不可過度絕對化”,得注重必需脂肪酸的攝入,現代研究認為, 亞油酸和亞麻酸 (含α-亞麻酸和γ-亞麻酸) 是人體的必需脂肪酸, 而這些物質多存在於植物油如大豆油、芝麻油、菜籽油、葵花籽油、亞麻籽油等,故可以多食用此類油脂,這是植物油能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那麼像動物油呢吃起來就味道更好,比如炒蔬菜時菜會很香,吃起來也比較有食慾。一般來講,脂肪酸的飽和程度越高、碳鏈越長,脂肪的熔點就越高。動物脂肪中含飽和脂肪酸多,常溫下呈固態,如豬、牛、羊油等,少數植物如椰子油、棕櫚油中也含有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含有較多的膽固醇,所以,飽和脂肪酸攝入量過高是導致血膽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的主要原因,引發動脈血管狹窄,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總體上動物脂肪中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含量高,所以尤其是中老年階段且伴有血脂紊亂的朋友們這類油更得減少食用,總體上把握少油、多樣的原則。

綜合總結

綜上,我建議在實際烹調的過程中可以選擇動物油炒素菜,植物油(注:品種應經常更換,最好選用小瓶裝調和油)炒葷菜。如果擔心這樣攝入的動物油過多的話,那麼可以在買豬肉煉油時加等量的茶油或菜籽油一起煉,這樣既可以減少攝入動物油的量,又不至於使炒出來的蔬菜有濃烈的植物油的味道。注意,關乎身體健康,還有格外關注一點,就是我們在炒菜中應適當地控制食用油的量,不論是動物還是植物油都一樣。如果長期攝入過量的油脂則會造成其在體內堆積引起肥胖,進而引起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冠心病,腦梗死等各種慢性病。所以不論是動物油還是植物油為主要的烹調油時,建議根據中國營養學會膳食平衡寶塔推薦的食用油的使用量為每人每天25克參考為妥。#添翼計劃#

11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影響睡眠的五大因素,你知道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