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您是否有食慾減退或食後腹脹?您是否有口淡不渴、泛吐清水、神疲乏力、大便稀溏?如果出現以上症狀,您的腸胃功能很可能已經紊亂了!調理脾胃可是個持久戰,少則幾日多則數月…

脾胃乃後天之本。脾喜燥惡溼;胃喜歡規律,討厭刺激。中醫認為,脾屬“土”,土易吸水,所以說如果溼氣進入體內最容易傷的就是脾,而現代人大多都存在“脾溼”問題。

脾胃出毛病,症狀大致為:不想吃飯、吃飯不香;不吃不脹,吃一點東西就發脹;拉肚子,水和糞能分開叫“腹瀉”,水和糞均勻混合叫“便溏”。

脾在液為“涎”,如果脾的功能不好,睡覺時就會流口水;脾主“黃”色,臉色發黃為脾虛;“胃不和,臥不安”,脾胃不好的人,睡眠品質也會降低,出現入睡困難、驚醒、多夢等問題。

通過揉按經絡上的特定穴位,可以達到調理脾胃的目的,以下介紹幾個常用穴位。

1、帶脈

脾主運化,若脾陽受損,則會導致水溼內停。揉帶脈一方面健脾陽,另一方面振奮腰兩側膽經的陽氣,迅速化開了小腹內積聚的水溼。

當然您也可以手握拳敲打帶脈。此法對便祕也非常有效,可以說是立竿見影!

2、建裡穴

和胃降逆、行氣止痛。

“胃不和”,多是由飲食不節,損傷脾胃,導致食物礙滯於內,出現胃脘脹滿、噯氣反酸等胃氣上逆的症狀,影響睡眠。

按揉該穴(將拇指腹置於穴位上,其餘四指微握拳,拇指稍用力順時針按揉,以微覺酸脹為度。每次按揉約5分鐘,每日可行多次)可以直接刺激胃腸蠕動,促進食物消化、排空,則胃脹消除、氣和心舒,自然食而知味、寢而心安。

3、湧泉穴

如果是因為貪食生冷,導致胃中脹滿、隱痛,可以將艾草貼貼於腳底湧泉穴,晚上睡前貼上,第二天早上揭掉即可。

腸胃改善,大便通暢,口臭沒了,身體浮腫、虛胖的情況也隨之消失

4、神闕穴

培元固本、回陽救脫、和胃理腸。

以手掌按摩為主,每次時間為5至10分鐘,每日2至3次。對脾胃虛弱,不能耐受寒涼的胃部疼痛及便祕、腹瀉等患者都有良好療效,臨床上此穴也常用灸法,以達到溫中健脾、散寒止瀉的作用

5、中脘穴

溫中健脾、和胃消脹。

以手掌按摩為主,每次時間為5至10分鐘,每日2至3次。對胃痛、噁心、嘔吐、泛酸等消化道症狀都有良好療效。此穴也是灸法常用穴位。

6、足三裡穴

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溼、扶正祛邪。

以拇指揉按為主,每次時間為3至5分鐘,每日2至3次。俗話有“肚腹三裡留”,揉按此穴對各種消化系統疾病都有良好療效。

以上穴位,長期堅持按揉或艾灸,可達健脾養胃、強身健體之功效。但並不是萬能的,如果症狀較重,不能及時緩解,應儘快到醫院就診,以免貽誤病情

小編畢業於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系,在我的周圍,錯誤的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隨處可見,近十年的醫學學習讓我明白,身體的健康來自於生活的點滴累積, 我願意把我生活中整理的養生知識,在此平臺分享給大家,希望我周圍的所有人能夠健康、平安的過好每一天。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肝臟“發胖”了,一般與4個習慣有關,卻常被人忽略,不妨了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