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人的生命活動也與大自然息息相關,所謂養生就是注重天人相應,順應自然。
在《黃帝內經》中有這樣一句話:“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這句話講出了養生的最高境界,那就人要順應陰陽、寒暑、燥溼、四時的變化,這些自然的變化與人體息息相應,掌握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就能夠頤養天年。
不生病的智慧
《黃帝內經》中講到:“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這是說,上古之人,是不知道“病”為何物,因為他們每天按時吃飯、按時睡覺、精神愉悅,精神自然越來越好。而現代人,生活飲食習慣非常不健康,暴飲暴食、熬夜、透支精力、缺乏運動……,這樣就會提前耗盡自身的氣機,散失了體內的“真氣”,自然容易生病了。
不生病是每個人的心願,如何才能不生病,健康到老呢?其實很簡單:順應自然養生,按時吃飯、按時睡覺,時刻保持好心情,就能把身體養好。
健康的保證就是陰陽平衡
中醫認為,任何事物都分陰陽,人也不例外。人的體質有陰陽平和型、偏陰和偏陽三種,這三種裡面陰陽平和的人身體最好,不易生病,但是現在這樣的人非常少,大多數人都是出於亞健康的狀態,身體或多或少,都有某方面的疾病。
為什麼陰陽平和的人越來越少呢?主要由於現代人飲食不合理,只吃肉不吃菜,時間久了,造成身體內熱,這時候如果遇見天氣突然變冷,非常容易感冒。這個情況我們用陰陽加以解釋:由於身體產生內熱,打破了陰陽平衡的狀態,熱為陽,陽盛陰虛,此時,應以清熱養陰為主,糾正身體的陰陽失衡。再舉個例子,有的人不論什麼時候,都是手腳冰涼,非常怕冷,這多為體內陽氣不足,身體內的陽氣僅能夠“支撐”五臟六腑的執行,無法供應到末端(手腳)所致,這就需要用飲食(多吃些熱性食物,例如羊肉、韭菜等)、晒太陽等方式來滋補陽氣,從太陽的名稱就可以看出,太陽的陽氣是非常足的,晒太陽,不但補陽氣效果好,還能夠補鈣,建議天氣好的時候,每天出去晒太陽,記得要晒後背啊,因為背為陽。
不治己病治未病
上面我們提到過,現在大多數人出於“亞健康”狀態,什麼是亞健康狀態呢?疲勞 、掉頭髮、出汗、情緒異常、注意力不集中等等,這些都是亞健康的表現。亞健康本質屬於“虛”,是由於陰陽輕度不平衡造成的,如果不能夠即使糾正,就會從亞健康狀態轉變為疾病狀態。
“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黃帝內經》提出的一條醫療原則。要達到這一點,就要在一年中,我們順應自然界的變化,依據自己的體質進行陰陽調節。比如感冒,如果是陰虛體質,就喝點薑茶;如果是陰虛體質、火氣大,則飲用菊花茶、金銀花茶等。把小毛病扼殺於萌芽狀態,使自己就會得病,也不會產生心理問題,這就是不生病的大智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