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體的所有關節就好比機器軸承一般,隨著使用年限的延長,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磨損,反應在人身體上最明顯的就是關節處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膝關節作為我身體最大最複雜的關節之一,到了一定年齡也會罷工,膝關節疼痛會逐步日益突出那麼中老人膝關節疼痛的原因主要是什麼呢?膝關節骨關節炎是最常見的一種,約1/3的老人會罹患此病。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一種多因素導致的關節疾病,其病變特點是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和關節周圍繼發性骨質增傷,多累及負重大、活動多的關節。臨床上以受累關節疼痛、畸形和活動受限為特點。
出現骨性關節炎的主要病因是什麼呢?原發性骨關節炎:1.年齡:中年以後神經-肌肉功能逐漸減退,由於運動不協調而導致關節損傷。隨著年齡的增長,骨中無機鹽的含量進行性增高,導致骨的彈性和韌性減低。同時供應關節的血流量減少,關節軟骨因營養減少而變薄、基質減少、纖維化,使關節內負重分佈發生改變,關節面及關節軟骨易受損傷。絕經前後的婦女,由於雌激素失衡而使骨質丟失增加,發生骨質疏鬆。2.損傷和過度使用是較為公認的原因之一。3.肥胖:國外有人統計發現,37歲時超過標準體重20%的男性,其患原發性膝骨關節炎的危險性較標準體重者高1.5倍,而女性肥胖者患病的危險性較標準體重者高2.1倍。也可能與關節負重增大和肥胖引起的姿勢、步態、運動習慣等有關。4.遺傳:許多繼發性膝骨關節炎有明顯的遺傳傾向。5.其他:如關節軟骨基質的改變、骨內壓升高等。繼發性骨關節炎:是指在發病前關節本身有其他病變存在,導致關節軟骨的破壞。常侷限在單個關節。病程發展較快,預後較差。
骨關節炎的臨床表現:主要是受累關節的疼痛、腫脹、畸形、功能喪失等。相關檢查包括:X線:負重前後位、側位、髕骨軸位,下肢全長片(手術用)、MR(半月板損傷判斷)。血液學檢查:三大常規,風溼三項(抗O、RF因子、ESR)、C反應蛋白(CRP)等,檢查後具有鑑別意義。美國風溼病學會2001年制定膝骨關節炎診斷標準:膝關節疼痛患者有下列7項中的3項①年齡≥50歲。②晨僵<30min。③關節活動時有骨響聲。④膝部檢查示骨性肥大。⑤有骨壓痛。⑥無明顯滑膜升溫。⑦放射學檢查有骨贅形成。膝關節疼痛患者有下列9項中的5項①年齡≥50歲。②晨僵<30min。③關節活動時有骨響聲。④膝檢查示骨性肥大。⑤有骨壓痛。⑥無明顯滑膜升溫。⑦ESR<40mm/h。⑧類風溼因子(RF)<1:40。⑨滑膜液有骨關節炎徵象。
接下來我們談一下這種骨關節炎如何治療?
1.非藥物治療:患者教育:自我行為療法(減少不合理的運動,適量活動,避免不良姿勢,避免長時間跑、跳、蹲,減少或不走樓梯),減肥,有氧鍛鍊(游泳、騎單車等),關節功能鍛鍊(膝關節在非負重位下屈伸活動),肌力訓練等。物理治療:熱療、水療、超聲波、鍼灸、按摩、牽引等。輔助支援:手杖、柺杖、助行器等。糾正肢體力線不良:相應的支具。2.藥物治療:區域性用藥:非甾體抗炎藥(NSAIDS)的凝膠劑、膏劑、貼劑、和非NSAIDS擦劑等。全身用藥:a.對乙醯氨基酚(撲熱息痛)b.非甾體抗炎藥(NSAIDS)c .曲馬多、阿片類等。d.氨糖(不建議用於有症狀的患者)。
手術治療:關節鏡:關節鏡清理術、遊離體清除,半月板及軟骨成形、外側支援帶鬆解糾正髕骨傾斜。截骨術:通過截骨糾正疼痛關節內脛股關節不正常的力線關係,並使其恢復5-7°的外翻。膝關節置換術:單髁和全膝置換。
下面著重和大家分享一下不用關節置換可以明顯緩解中老年患者膝關節疼痛的神奇手術:腓骨高位截骨術。這種手術被提出基於的原理是:不均勻沉降理論。該理論是河北省三院張英澤院士於2014年首先提出。張英澤教授認為,脛骨平臺發生不均勻沉降是膝關節內側間室骨性關節炎發生及發展的重要因素,提出了膝關節不均勻沉降理論。並根據該理論採用腓骨近端截骨術,治療膝關節內側間室骨性關節炎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手術並不是對所有骨關節炎患者均有效,而是要把握好手術適應症:膝關節內側間室骨性關節炎,x線片顯示內側關節間室變窄,外側間室相對正常。症狀表現為下蹲困難,膝關節內側疼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