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和雞精是生活中常見的調味品,做飯時放上小小一撮就能給菜色提鮮不少。
但很多人認為味精加熱後會致癌,甚至有人說它們是化工產品做成的!雖然自家做飯可以不使用,但在外面吃飯卻也避不開,搞得人心惶惶。
味精是“害人精”嗎?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傳言說穀氨酸鈉加熱到 120℃ 以上會產生焦穀氨酸鈉,能致癌。
可惜這純屬想象。
真 相: 焦穀氨酸鈉並不會致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的四類致癌物中,也不包括焦穀氨酸鈉。
因為味精加熱到這個程度會沒有鮮味,所以說明書上才會建議大家出鍋前放味精。
味精會引起高血壓?
有的人認為味精會導致高血壓,因此不敢吃,尤其是高血壓患者更怕。
真 相: 鈉鹽攝入過多會引起血壓上升,味精也屬於鈉鹽,做菜時已經放了很多鹽,再放味精進去當然會導致鈉鹽攝入過多,引起血壓升高。
這是錯誤的吃法引起的,並不意味著味精本身會引起高血壓。畢竟水喝多了還會中毒呢。
相反的是,合理使用味精反而可以幫助我們控制血壓。味精可以增強鹹味,做菜時用少量的味精代替鹽,反而比單純用鹽攝入的鈉要少。
味精是化工合成品?
央視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大多數人之所以牴觸味精,就是因為認為味精是化學制品不安全。
真 相: 味精其實是通過糧食發酵而來,簡單來說它的提取過程是這樣的:糧食→澱粉→穀氨酸→穀氨酸鈉(味精)
國際食品新增劑委員會總結20多年的科學研究成果,得出味精是安全可靠的調料這一結論。
所以啊,大家完全可以放心使用味精。
味精和雞精,到底該買哪一種?雞精比味精的營養高?
雞精和味精有什麼區別?
其實,雞精是以穀氨酸鈉(味精)為主要原料,加入糖、香辛料等材料做成的,品質好的雞精會加入雞肉粉。
也就是說,雞精和味精其實本質上沒有區別,雞精就是味精的一種。
從營養上來說的話,可能雞精比味精的營養成分多那麼一點點點吧。不過二者其實營養價值都不高。
從味道上來說的話,雞精的味道肯定更豐富、更鮮美。
所以,雞精和味精並沒有好壞之分,適當吃都無害,沒必要糾結買哪個。
味精、雞精正確使用方法
1、出鍋前再放
味精加熱久了會失去鮮味,所以建議大家,炒菜的時候,出鍋前再放味精,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給菜提鮮,讓做出的菜更美味。
2、不超過半個啤酒蓋
每個成年人每天吃味精最好不超過2克,大約是半個啤酒蓋的量。我們在做菜的時候少量撒一點就好了,同時鹽、醬油等調味品都要相應減少用量。
3、酸性食物不加
不宜在烹調酸性食物中新增味精,如糖醋魚或排骨、醋熘白菜等。因為味精在酸性食物中加熱,更容易產生焦穀氨酸鈉,使菜餚走味。
4、做海鮮不加
海鮮、肉類和蘑菇等食品本身就含有鮮味成分,所以在此類食品中,就沒必要放味精雞精了。
這 幾 類 人 少 吃
嬰幼兒: 嬰幼兒食品暫不用味精。如果孩子食入過量味精,可能會出現偏食、厭食等壞習慣,會影響正常飲食,不利於生長髮育。
痛風患者: 雞精中含有核苷酸,它的代謝產物就是尿酸,所以患痛風者應適量減少攝入。
老年人: 老年人味覺減退,大量用味精刺激食慾會引起對味精的依賴。過量食用會增加鈉鹽的攝入,不利於控制血壓。
如果覺得外面買的新增劑太多,可以自己在家自制調味品,既有動手的樂趣,吃得也更健康。
自制香菇調味品
原 料: 幹香菇150克
做 法: 擦掉表面浮灰後(幹萬不要用水清洗),用手掰成小塊兒,放入攪拌器裡打碎成粉末,放入密封瓶中儲存即可。
可以放入各種湯裡,還可以用於各種炒菜和鹹菜的製作,用來代替味精。
用量大約在1/2茶匙(3克)左右;在做餃子、包子、肉餅餡時可以多新增點,味道非常好哦。
關於味精雞精“有害”的說法,總算真相大白了,大家做飯可以放心地放味精啦!
味精雖沒有壞處,但也不要太貪“鮮”呦。可以分享給家裡的掌勺人啦,今天的菜加點味精提提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