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候轉暖,草木萌生,植物漸次開花,呼吸系統最常見的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發病率又呈現上升趨勢。那麼中醫是如何認識支氣管哮喘,又是怎麼把那些難治性哮喘治好的呢?
中醫如何認識支氣管哮喘?
支氣管哮喘屬於中醫的“哮病”。認為哮病是因宿痰伏肺,遇感引觸, 痰阻氣道,肺失肅降,痰氣搏結,氣道攣急而出現的發作性痰鳴氣喘疾患。哮病發作突然,起病多快、病情多變,常表現倏忽來去, 時發時止,且多發作於秋冬氣候突變和花粉、塵蟎較多的風氣偏盛季節,發作 前常有鼻癢、鼻塞、噴嚏、流涕等先兆症狀,或見肌膚風團疹塊,具有風邪“善行數變”的特性,發作時喉中如吹哨笛,或痰涎壅盛,聲如拽鋸,符合痰邪“阻滯氣道”的臨床特徵,故風、痰是哮病的主要病因。
肺為嬌髒,其氣通於天,外合皮毛,不耐寒熱,易受邪侵,且與外界關係密切,故在氣候突變時哮病發病率較高。 中醫所說的“風邪”還包括某些過敏因素,如吸入花粉、異味氣體、煙塵等, 均可影響肺的宣發,致津液凝聚,痰濁內蘊,導致哮病。“風”邪是過敏性疾病的始動病因,風邪為患的病變特點,是由於變應原作用於人體,引起變態反應,產生大量的組織胺、激肽等生物活性物質,產生過敏反應,出現相應的遇邪即發的症狀,根據不同的體質可伴有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疹等。
另外與支氣管哮喘密切相關的另一個髒為肝,肝性屬木,風動木搖。肝氣久鬱,或暴怒傷肝, 肝氣亢盛,肝氣上逆於肺,使肺失肅降之能,升多降少, 氣逆而發咳、喘、哮病。哮病若因憂思鬱慮、憤懣惱怒等情志變化者,責之“肝風”為患,屬於內風。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因飲食不當,進食魚、蝦、蟹等海羶發物亦可誘發哮病,屬“脾風”致病。脾失健運,痰生於脾,飲食不當,誘發“脾風”,痰阻氣逆,則哮病作矣。《證治要訣·發丹》曰:“有人一生不可食雞肉獐魚動風等物,才食則丹隨發,以此見得系是脾風。”明確指出,脾風與飲食(致敏)有密切聯絡,觀之臨床哮病患者亦然。由此,對過敏體質的人而言,嗜食蟹、魚、蝦及鹹、肥甘之品,可積痰蒸熱,易助溼化痰生火, 上犯於肺,肺失宣肅,而誘發哮喘。
哮病之所以反覆發作,是因為宿根——痰的存在,由於宿痰伏肺,遇誘因或感邪引觸,以致痰阻氣道,肺失肅降,氣道攣急而致哮喘發作。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為主。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支氣管哮喘發病過程中,有大量炎性細胞、炎性介質、 細胞因子和多種免疫活性物質的產生,導致氣道慢性炎症的形成,導致氣道高 反應性,這一過程及該過程中所產生的多種物質皆可理解為中醫之“宿痰”的 形成。痰邪是哮病發作之根本。
哮病發作以風為始, 風有外風、內風,外風上受,引動伏痰,內外相引發病;內風與肝、脾有關, 可因肝鬱不達,化火生風,氣滯痰鬱,風痰上逆;或由脾失健運,積溼生痰, 每因飲食不當,進食海腥發物動風之品觸發,風痰上擾,壅塞於肺所致。 故哮病的反覆發作與肺、脾、腎功能失調有密切關係。
何明主任在多年治療哮病臨床工作中,在遵循古代傳統理論基礎上,發展創新,提出風、痰、虛、三因致哮的理論,並擬定一套分型論治的方劑,治療中注重病因,分型辯治,標本兼顧,在治標的同時,尤為注重調補臟腑功能,使很多難治性哮喘得到有效控制,提高生存品質。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所以你有了哮喘,一定要認真從體質上調理,才能根本上解決發覆發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