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中藥性味與歸經

1.藥物的性味

四氣——溫、熱、涼、寒、(平)

四氣:即寒熱溫涼四種藥性。

對於有些藥物,溫,熱,寒,涼,大寒,大熱,微溫,微寒是對中藥四氣程度不同的區分。還有些平性藥,寒熱偏性不明顯,稱其性平是相對而言的,仍未超出四性範圍。四氣(性)從本質而言,實際是寒熱二性。

寒涼——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等

溫熱——溫裡散寒、補火助陽、溫經通絡、回陽救逆等

藥性四性是從藥物作用於機體所發生的反應概括出來的,是與所治疾病的寒熱性質相對應的。簡單的說,藥性四性是古人通過臨床應用總結出來的,那麼反之,我們記住了藥性四性是不是就差不多了解了功效與臨床應用呢?可不是這麼簡單的

①藥性與功效關係密切,但藥性只反映藥物影響人體陰陽盛衰,寒熱變化方面的基本傾向,並不說明藥物的具體作用。掌握藥性寒熱不能脫離其具體功效。

②藥性是從特定角度概括藥物作用性質,只反應藥物作用的一個側面,而非所有方面(藥物作用還可從作用性質,範圍,趨勢,強度等方面認識)。必須從不同角度全面認識和掌握藥性四性與作用。

五味——辛、甘(淡)、酸(澀)、苦、鹹

五味:即辛甘酸苦鹹(最基本的滋味),還有淡,澀

味的確定主要根據藥物的作用和其真實滋味來推定。

辛——能散、能行~發散、行氣、行血

甘——能補、能和,能緩~補益、和中、調和藥性、緩急止痛

淡——能滲、能利~滲溼、利水

酸——能收、能澀~收斂固澀

澀——與酸相似卻不盡相同

苦——能洩、能燥、能堅~通洩、降洩、清洩、燥溼、堅陰(瀉火存陰)

鹹——能軟、能下~軟堅散結、瀉下、入腎補虛。

2.藥物的歸經

說到中藥,一定會提到“歸經”。那什麼是“歸經”呢?醫藥學家在使用中藥材的過程中逐漸發現,某種中藥材常常對於某個或數個臟腑或經絡有特殊的功效,而對其他的臟腑或經絡則不具有顯著功效。醫藥學家根據這一發現對中藥材進行了歸經。

歸經表示藥物作用部位,反映藥物在機體產生效應的部位各有側重。也是經過臨床實踐總結出來的。(歸經主要指用藥後的機體效應所在,不能簡單等同於藥物成分在體內的分佈)

歸經是指藥物對於機體某部分的選擇性作用,即某藥對某些臟腑經絡有特殊的親和作用,因而對這些部位的病變起著主要或特殊的治療作用。

藥物的歸經不同,其治療作用也不同。例如,酸棗仁能安神治心悸失眠,歸心經;麻黃止咳平喘,歸肺經;肝經病變每見脅痛、抽搐等,全蠍能解痙止痛,歸肝經;龍膽草歸膽經,說明它有治療膽的病症的功效;藿香歸脾、胃二經,說明它有治療脾胃病症的功效。

有一些藥物,可以同時歸入數經,說明該藥對數經病變均有治療作用。如山藥能補腎固精、健脾止瀉、養肺益陰,歸腎、脾、肺經。因此,歸經指明了藥物治病的應用範圍,藥物的歸經不同,治療的範圍也就不同。

簡單說,歸經是藥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藥物作用部位。歸是作用的歸屬,經是臟腑經絡的概稱。歸經是中醫界對中藥與人體關係的經驗總結。

藥物歸經是以臟腑經絡學說為基礎的。臨床用藥時,首先要審清證候病變所在的臟腑經絡,然後再選用相應的藥物進行治療。比如,人蔘歸肺、脾、心經,我們可理解為人蔘歸肺、脾、心三條經絡,或者說人蔘歸肺、脾、心三髒。它可以大補元氣,健脾補肺,生津止渴。

根據藥物的歸經理論,一種藥物對一髒或一腑的治療有顯著作用。但是,在應用藥物的時候,如果只掌握藥物的歸經,而忽略了藥物的性味等效能,是不夠全面的。因為某一臟腑、經絡發生病變,可能有的屬虛,有的屬實,有的屬寒,有的屬熱。所以,我們在用藥時不能只注意歸經,而應綜合考慮。

掌握歸經,有助於提高用藥的準確性。但運用歸經理論,必須考慮到臟腑經絡間的關係。由於臟腑經絡在生理上相互關聯,在病理上相互影響,因此,在臨床用藥時往往不單純使用某一經的藥物。

另外還須注意,勿將中醫臟腑經絡定位與現代醫學的解剖部位混為一談。再者,歸經所依據的是用藥後的機體效應所在,而不是指藥物成分在體內的分佈。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脂肪肝能吃肉嗎?醫生:肉必須吃!牢記這1點,趕走脂肪肝